- 橫濱市首頁
- 市政信息
- 關於橫濱市
- 市的概要
- 橫濱市史資料室
- 從照片上看到的昭和橫濱
- 從照片上看橫濱大空襲
- 戰爭時期的生活
- 解說(戰時下的生活)
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解說(戰時下的生活)
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5月11日
“滿洲事變”爆發後,對前線士兵的慰問、飛機、高射炮等獻納運動等開始流行。到了這個時期,經常進行大規模的防空演習,形成了“準戰時體制”。
進入日中戰爭後,市民生活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都受到了嚴格的制約。昭和15年(1940年)6月開始,生活必需品相繼實行配給制,為了將政府的指示傳達給基層,整備了“鄰組”等組織。
隨著戰局的惡化,丈夫被稱為“臨時召集令”的紅紙,兒子們成為出征士兵送到了戰場。迎接“英靈”無言回歸的葬禮也成為了日常的景象。
不去戰場的人們為了保護後方,組織了各種各樣的團體,“愛國婦女會”“國防婦女會”活躍在送行士兵、慰問、捐款運動中。並且,為了彌補男性勞動力不足,女性也被動員到了軍需工廠等。
國小高年級以上的兒童、學生和學生們,通過“學生動員”、“學生出征”一個接一個地被帶到了生產現場和戰場。
戰局惡化後,國民學校低年級的兒童避免了空襲,離開父母,不得不在陌生的土地上集體疏散生活。
關於本頁的諮詢
頁面ID:344-717-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