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泥龜新田和沿岸地區填埋

最後更新日期2020年11月6日

江戶時代進行了很多新田開發。
在橫濱,近代前期填埋內海的吉田新田(現在的中區及南區)的開發很有名,同時期金澤也進行了平塗灣的填埋。
到近代初期為止,金澤方向到釜利谷的旅館,六浦方向到光傳寺附近海錯綜複雜,現在的區政府、警察署、關東學院大學在海中。
六浦方面的填埋雖然史料很難證實,但是金澤方面是由江戶湯島聖堂的儒官永島佑伯進行的。
永島家在約200年的時間裡被填埋的走川、平潟、入江新田三個,從永島佑伯的號泥龜中取出,被命名為泥龜新田,是一個村子。


泥龜新田開發的歷史

年表
西曆年號主要事件
1668寬文8填埋走川(現在的寺前第一丁目的一部分)和平潟(現在的平潟町的一部分)兩個地方。
1680延寶8佑伯打開的走川平潟新田的除潮堤因颱風而破損
1703元祿16由於大地震,走川平潟新田受災。
與佑伯的孫子4代正仁、5代義兄元義一起致力於復興。
1764~1780明和~安永新田的復興計畫。除了走川、平潟兩個地方之外,還計畫擴充金澤入江的新田填埋。
1785天明5“金澤入江新田”的開發成功
1789寬政元“金澤入江新田”在7月襲擊關東全境的大洪水中被水淹沒。
1791寬政3由於直接襲擊江戶灣的颱風造成的滿潮,入江水門破損。新田圍的潮除堤流出,成為了昔日的入海。
1843天保149代段右衛門龜巢調整了泥龜新田的起回,但受到周邊村子的反對,發展成訴訟
1846弘化3訴訟解決,第二年開始動工
1849嘉永2泥龜新田復興
1851嘉永4整修平潟新田,恢復鹽田
1884明治17永島龜巢之碑建在野島上。

永島家和區的花牡丹

在金澤區,1993年(1993)10月18日,根據區民的明信片投票,選定了“牡丹(按鈕)”作為區之花。
在金澤區,從江戶時代開始就位於野島的舊永島邸庭園的牡丹特別有名。
另外,收購永島家土地的大橋新太郎也從野島的永島邸繼承了牡丹園,再種植了千株若木,向區民開放了。
據說到昭和初期為止,老樹百種、大朵的花都開得很美麗。


永島家的牡丹園
(楠山永雄收藏品神奈川縣金澤文庫所管)


大橋家的牡丹園(酒井宣子提供)


永島家和龍華寺

龍華寺(洲崎町)境內有泥龜新田的開拓者永島泥龜一族的墳墓。永島家成為龍華寺的檀家,與歷代龍華寺有著很深的關係。特別是成功將泥龜新田作為鹽田進行整修的永島龜巢,以其財力為基礎,致力於龍華寺正殿的再興。

沿海地區的填埋和開發

金澤區沿岸作為1966年發表的橫濱市6大事業之一,在40年代~50年代進行了填埋。
與填埋前相比,海岸線和住宅區的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950年代的金澤(橫濱市史資料室收藏)


現在的金澤


金澤地先填埋事業


並木地區的住宅建設(橫濱市史資料室收藏)

金澤地先填埋事業是為了應對由於城市過密化而導致的人口急劇增加,有計畫地推進秩序和協調的城市建設,以讓市民們都能開心生活的優秀環境為目標而實施的。
當時的橫濱,由於人口增加,市中心的商店、住宅、工廠無序地存在,追溯到城市機能弱化的傾向。
因此,將市中心地區作為業務、商業、住宅地區轉換為理想的形式,將中心地的工廠轉移到金澤,消除住工混雜,以適合居住、繁榮的城市為目標而推進。

關於本頁的諮詢

金澤區總務部地區振興課

電話:045-788-7804

電話:045-788-7804

傳真:045-788-1937

電子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回到上一頁

頁面ID:533-13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