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橫濱市史第1卷次
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7月25日
橫濱市史第1卷次
序文
第1篇原始時代、古代
第1章繩紋時代
第一節無陶器文化的時代
第二節繩文文化的開始與發展
第3節南堀貝冢與原始村落
第4節狩獵、捕魚生活的展開
第2章彌生時代
第1節從繩文文化到彌生文化
第2節水稻耕作的開始
第三節農耕的發展與社會的變化
第3章古墳時代
第1節支配南武藏的豪族的成立
1日吉古墳群的成立
2古墳誕生的社會
3豪族統治的領域
4大和政權初期的東國經營
第2節武藏的戰亂與屯倉的設置
1古墳文化的發展
2加強對東國的統治
3戰亂和屯倉的設置
第3節律令製國家成立的動向
1變質的古墳文化
2群集墳的實體
3後期古墳文化中出現的地域性
第4章律令製時代
第1節律令國家形成時代的橫濱
1大化改新及其影響
2奈良時代橫濱的變遷
第2節7-8世紀的村落生活
第3節平安時代的動作
第4節東國武士的成長
1武士團的形成
2武士領的成立
3橫濱周邊武士團的分布及其性格
4武士領地的性格
第2篇中世紀
第1章鐮倉時代
第一節鐮倉幕府的成立
1所領地放心和御家人
2守護地頭
第2節北條氏的專制與橫濱
1執權政治
2畠山・和田氏的滅亡
3武藏的開發和六浦道的建設
4三浦氏的滅亡
針對5千葉先生的對策
第3節鐮倉時代橫濱市區的社會與經濟
1北部地區——武士團的形成與開發
2鐮倉郡—農民與地頭勢力的伸長
3久良岐郡-武士僧侶與民眾的生活
第2章南北朝和室町時代
第1節室町幕府與關東管領
1北條氏的滅亡與建武中興
2足利氏支配下的橫濱市區
3在地武士和百姓
第2節兩上杉氏的對立
第3章後北條時代
第1節早雲、氏綱的相模、武藏平定
1早雲的相模平定
2氏綱進軍武藏和相模經營
3鶴岡八幡宮的重建
第2節後北條分國成立
1氏康的武藏平定
2檢地和“領役帳”的成立
3後北條氏的分國統治和橫濱市區
第3節後北條氏的農村統治
1農村結構
2後北條氏的租稅制度
3“農民”的成長與支配
第4節後北條氏的滅亡——氏政、氏直
1分國統治的動搖
2後北條氏的滅亡
第3篇江戶時代
第1章江戶時代初期的農村統治體制
第1節德川家康進入關東並支配機構
1家康進入關東
2橫濱地區農村的知行者
3初期領主層的出自
第2節檢地施行
1所謂太閣檢地和家康初期的檢地
2慶安檢地條令與小農自立政策的顯在化
3市區內農村檢地施行
第3節初期農民的各項負擔
1農民的身分上的各項控制
2年貢負擔和村官的義務
3年貢賦課的實際
第2章江戶時代初期、前期的農村結構
第1節初期的久良岐郡農村
1永田村的本百姓的形成
2禪馬鄉及其周邊
3多久鄉及其周邊
第二節初期、前期的橘樹郡農村
1神奈川宿周邊的農村
2沿著鶴見川的村莊
第3節初期、前期的都築郡農村
1茅崎村及其周邊
2邊境地區的初期農村
3鶴見川中流部的前期農村
第4節前期的鐮倉郡農村
1上矢部村及其周邊
2戶冢宿周邊的農村
3上野村及其周邊
第5節總結
1初期檢地帳的登記人
2分記載的意思
第3章東海道驛站的設置與整備
第1節驛站制度的創始
1宿站人馬的整備
為了維持2宿站,幕府的方案
第2節初期的助鄉制度
1助鄉制度的原型
2初期助鄉負擔的實際
第4章耕地開發、分村的進展與吉田新田
第1節耕地開發的動向與新村的成立
1耕地開發的動向
2村的分立進展
第2節吉田新田其他的開發
1吉田新田的開發與經營
2帷子川上游畑作新田的開發
第5章元祿享保時期幕政動向與農村
第一節政治動向對農村影響的特質
第二節災害及其對策——寶永山噴發與農村
第3節定免製的實施和高掛物的創立
1年貢負擔的變遷
2實施定免製和增征年貢
3高掛物的創立
第4節御鷹場的整備與農民的生活
1作為享保新政的一環的御鷹場的整備
2御捉飼養場和農民的生活
1脅往還和鷹匠傳馬
2限制狩獵的執行
3將軍鷹狩及周邊農村
第5節村官的交替
1名主交替的概觀
2上大岡村的小前騷動
第6章江戶時代中期的驛站與助鄉
第1節元祿・享保時期的驛站
1元祿・享保期的交通上的各種問題
2公用人馬
3租費的變遷
4宿人馬角色負擔者的階層
5個驛站的居民構成
6家旅館的貧困和住宿人馬負擔方法的變更
第2節助鄉制度的整備
1694年助鄉村的重組
2定助鄉村的助鄉角色負擔
3廢除定助鄉、大助鄉的區別
4驛站與助鄉村之爭
5矢倉澤往還助鄉村和東海道加助鄉
第7章江戶時代中期的農村經濟狀況
第一節農村經濟狀況下的時代特色
第二節橫濱地區農村的經濟情況
1產業、經濟的地域性
兩個地區農村經濟的情況
1鶴見川中流地區的農村情況
2橘樹郡東海道附近農村的情況
3帷子川流域的農村情況
4久良岐郡的農村情況
5鐮倉郡的農村情況
第3節草坪河岸與保土谷商人
第八章治水利水的發展與農村
第一節鶴見川治水、利水和農村
1鶴見川和市區內農村
2下游治水上的對立
3中流部治水上的對立
4鶴見川中流水利與水論
5鶴見川上游的水利與水論
第二節大岡川治水、利水與農村
1大岡川和農村
2大岡川治水與農村
3川口新田開發的企圖和沿岸農村
第3節帷子川的水利——今宿村的水利用
第9章江戶時代後期的政治動向與領主財政、農村
第一節幕政諸改革
1年貢賦課的動向
2寬政改革與農村
3文政“御改革”與農村統治體制的整備
4天保改革與農村
第二節天災、歉收與農民統治
1天災、歉收的概況
2飢荒時領主和村官的活動
3天保飢荒農民的騷動
第三節領主財政窘迫與農民
1後期領主統治的特色
2私領主財政匱乏的概觀
3旗本領財政匱乏的實際情況
4遠國大名的財政匱乏
第十章江戶時代後期的街道交通與驛站的發展
第1節驛站的樣子
1神奈川、保土谷、戶冢三宿的概觀
2保土谷宿的概觀
3宿人馬的使用方法
4驛站居民的分級化和職業分化
第2節助鄉制度的變遷
1後期助鄉村的範圍、種類和交替的原因
2助鄉村的申合和助鄉出演的方法
第11章幕府末期時期農村經濟動向
第1節市區內農村的地域性——村的規模、農戶石高所持的地域性
第二節農業生產情況
1概況
2東海道沿線村的農業
3橘樹郡谷地帶的農業
4鶴見川平坦部的農業
5鶴見川上游谷田地帶的農業
6帷子川流域諸村的農業
7鐮倉郡谷田村落的農業
8柏尾川流域平坦田地帶的農業
9久良岐郡谷田村落的農業
第3節農村餘業的發展
1離開街道的村莊的餘業
2脅往還筋村的餘業
3東海道筋村的餘業
4久良岐郡海岸村落的餘業
附表橫濱農村清細帳
後記
刊登頁面 | 表 | ||
---|---|---|---|
10~1 | 第1篇第1章 | 第1表 | 繩文式陶器的變遷 |
39 | 第2表 | 南堀村落的豎穴居住遺址一覽 | |
122 | 第1篇第3章 | 第3表 | 根據現存資料的武藏國設置名代表 |
123 | 第4表 | 根據現存資料的武藏國居住部民一覽表 | |
181~86 | 第1篇第4章 | 附表 | 土師器、須惠器出土居住遺址及散布地一覽表 |
204 | 第5表 | 火葬骨藏器的分布 | |
384 | 第2篇第3章 | 第1表 | 後北條氏檢地表 |
386 | 第2表 | 久良岐郡的檢地表 | |
388 | 第3表 | 眾別檢地表 | |
400 | 第4表 | 後北條氏治下的年貢錢表 | |
463 | 第3篇第1章 | 第1表 | 初期旗本和陣屋的有無 |
464 | 第2表 | 按出生地領主數 | |
465 | 第3表 | 領主層的構成 | |
479 | 第4表 | 久良岐郡各村初期的檢地 | |
480 | 第5表 | 舊石河鄉村石高的增加 | |
481 | 第6表 | 橘樹郡村的初期檢地 | |
482 | 第7表 | 生麥村檢地帳比較 | |
482 | 第8表 | 1679年各村的耕地類別 | |
484 | 第9表 | 都築郡村初期的檢地 | |
486 | 第10表 | 鐮倉郡北部農村的地頭設置和檢地 | |
486 | 第11表 | 鐮倉郡村初期的檢地 | |
487 | 第12表 | 有無檢地帳的分付記載 | |
487 | 第13表 | 市區內農村上田石盛別村數 | |
488 | 第14表 | 石盛表 | |
502 | 第15表 | 永田村的年貢負擔 | |
504 | 第16表 | 正保年間小物件成繳納村數、繳納費 | |
510~1 | 第3篇第2章 | 第17表 | 1591年永田村字別土地所有權 |
512 | 第18表 | 耕地分割情況(天正19) | |
512,21~3 | 第19表 | 永田村的農民構成(天正19-元祿9) | |
524 | 第20表 | 永田村宅邸地的變遷(天正19-延寶6) | |
526 | 第21表 | 1664年的分期記載 | |
527 | 第22表 | 服部同族團的下人所有(延寶3) | |
528 | 第23表 | 小農民耕地增加(寬永期) | |
529 | 第24表 | 野錢山的分割(延寶6) | |
529 | 第25表 | 山林所持(延寶6) | |
530 | 第26表 | 服部武兵衛的佃作地(延寶5) | |
531 | 第27表 | 井土谷村佃作費(延寶5) | |
532 | 第28表 | 三郎右衛門的佃作關係(元祿15-明和6) | |
532 | 第29表 | 傭人的變化(延寶3-安政2) | |
535 | 第30表 | 瀧頭村的農民構成(文祿4-文久) | |
537 | 第31表 | 安室氏的土地遷移(文祿4-貞享4) | |
541 | 第32表 | 岡村的無屋敷百姓(文祿4歲) | |
542 | 第33表 | 岡村的農民構成(文祿4-明治2) | |
544 | 第34表 | 伊東氏的土地遷移(文祿4-元祿9) | |
544 | 第35表 | 大胡氏的土地移動(文祿4-元祿9) | |
547 | 第36表 | 磯子村的取個(文祿4-元祿9) | |
548 | 第37表 | 磯子村的農民構成(文祿4-寬政) | |
550 | 第38表 | 根岸村的農民構成(文祿4元祿7) | |
551 | 第39表 | 高橋先生的土地移動(文祿4-寬文左右) | |
551 | 第40表 | 森氏的土地移動(文祿4-寬文左右) | |
552 | 第41表 | 根岸村前期中期的變化(寬文-元祿7) | |
553 | 第42表 | 森鄉百姓的構成(文祿3) | |
555 | 第43表 | 多久鄉的農民構成(天正19) | |
558 | 第44表 | 與三郎的田畑(正保時期) | |
560 | 第45表 | 莊吉的田畑(正保時期) | |
560 | 第46表 | 佐次兵衛的田畑(正保左右) | |
561 | 第47表 | 最戶村的田地變遷(天正19-正保左右) | |
562 | 第48表 | 最戶村的畑地變遷(天正19-正保左右) | |
563 | 第49表 | 最戶村的農民變遷(寬文4-明治3) | |
566 | 第50表 | 大岡鄉的農民構成(文祿3) | |
568 | 第51表 | 杉田下鄉的農民構成(天正19) | |
570 | 第52表 | 杉田下鄉的免地(天正19) | |
571 | 第53表 | 太田村的農民構成(文祿3) | |
573 | 第54表 | 白幡村龜窪分的農民構成(文祿3) | |
574 | 第55表 | 白幡村的農民構成(延寶3) | |
575 | 第56表 | 六角橋村的分級分類(文祿3) | |
577 | 第57表 | 小機村家族數(寬文5) | |
577 | 第58表 | 下菅田村耕地增加(文祿3-萬治2) | |
578 | 第59表 | 下菅田村的農民構成(文祿3) | |
579 | 第60表 | 上駒岡村的耕地保有(寬永21) | |
580 | 第61表 | 矢向村的減收率(寬永19-元祿11) | |
581 | 第62表 | 矢向村天領地的耕地變化(寬永19-21) | |
581 | 第63表 | 矢向村的農民構成(寬永21) | |
582 | 第64表 | 背書農民的增加(寬永19-萬治1) | |
583 | 第65表 | 生麥村關口次郎右衛門分的土地(寬永21) | |
585 | 第66表 | 茅崎村的農民構成(文祿3) | |
586 | 第67表 | 同・增上寺領(寬永9) | |
587 | 第68表 | 同・野野山領(寬永9歲) | |
590 | 第69表 | 大棚村的農民構成(文祿3) | |
592 | 第70表 | 寺家村的農民構成(文祿時期) | |
593 | 第71表 | 寺家村的每一筆土地移動(文祿-元祿) | |
596 | 第72表 | 長津田村耕地的增加(文祿4-享保) | |
597 | 第73表 | 長津田村的農民構成(文祿4) | |
598 | 第74表 | 上川井村的居住分布(元祿12) | |
599 | 第75表 | 川井鄉的農民構成(文祿2) | |
600 | 第76表 | 二俁川膳部谷的農民構成(元和2-6) | |
601 | 第77表 | 低於1724年人數 | |
601 | 第78表 | 二俁川村天領分的農民構成(元祿8) | |
602 | 第79表 | 中山村的農民構成(正保2) | |
604 | 第80表 | 青砥村的農民構成(寬文13-安政5) | |
605 | 第81表 | 鐮倉郡北部村的耕地類別 | |
607 | 第82表 | 上矢部村的農民構成(慶安5) | |
611 | 第83表 | 下倉田村的耕地比較(慶長8-延寶6) | |
611 | 第84表 | 1678年耕地所持狀況 | |
612 | 第85表 | 下倉田村的農民構成(延寶6) | |
613 | 第86表 | 戶冢宿耕地增加(慶長9-延寶4) | |
613 | 第87表 | 上野村二町以上層的細目(延寶6) | |
619 | 第88表 | 初期橫濱市區農村階層分類 | |
620 | 第89表 | 市區農村的田反當石高 | |
638 | 第3篇第3章 | 第90表 | 本馬一馱的變遷 |
644 | 第91表 | 保土谷・品川宿的御救米金 | |
653 | 第92表 | 元祿以前的助鄉村 | |
654 | 第93表 | 1672年助馬存折統計 | |
656 | 第94表 | 按出演天數、出演天數、出演者姓名 | |
657 | 第95表 | 出演者的構成 | |
665 | 第3篇第4章 | 第96表 | 久良岐郡農村石高的變動 |
666 | 第97表 | 鶴見川沿岸農村石高的變動 | |
667 | 第98表 | 石高顯著增加的村莊 | |
668 | 第99表 | 石高別村數(正保階段) | |
680 | 第100表 | 小高新田小作地 | |
692 | 第3篇第5章 | 第101表 | 寶永降砂前後免除年貢的動向(寶永1-6) |
693 | 第102表 | 永田村年貢高的變遷(寶永1-享保6) | |
696 | 第103表 | 定免製實施前後的年貢徵收額(享保1-明和5) | |
698 | 第104表 | 田位別反當年貢 | |
713 | 第105表 | 名主交替統計 | |
714 | 第106表 | 名主不變的村莊 | |
715 | 第107表 | 名主交替的村莊 | |
727 | 第3篇第6章 | 第108表 | 交付的人馬的量 |
737 | 第109表 | 神奈川宿馬役・步行役等級戶數(享保9) | |
738 | 第110表 | 馬役・步行役・小役數(享保2) | |
740 | 第111表 | 保土谷宿土地所持規模別戶數(寶曆5) | |
744 | 第112表 | 在定助村追加申請中出現的村々(元祿6歲) | |
750 | 第113表 | 永田村助鄉負擔年額(正德1-享保8) | |
751 | 第114表 | 保土谷宿助鄉村(享保10) | |
752 | 第115表 | 永田村1年的助鄉負擔(享保21) | |
776 | 第3篇第7章 | 第116表 | 鳥山村田位別災害常習面積 |
826 | 第3篇第8章 | 第117表 | 周邊12個村的堰・溜井(明治2) |
834 | 第118表 | 最戶村水災表(享保4-13) | |
843 | 第119表 | 今宿村番水(嘉永5-萬延1) | |
848 | 第3篇第9章 | 第120表 | 後期的年貢負擔 |
852 | 第121表 | 久良岐郡北部天領的早納額 | |
883 | 第122表 | 各地帶的領地形態 | |
887 | 第123表 | 1753年星合氏領地年貢繳納高 | |
900 | 第124表 | 酒依家的家政(安政5歲) | |
913 | 第3篇第10章 | 第125表 | 手續費表 |
919 | 第126表 | 按神奈川町職業、上中下別戶數 | |
920 | 第127表 | 按保土谷宿職業分類戶數的變遷 | |
931~2 | 第128表 | 1779年・年代別勤人馬明細 | |
933 | 第129表 | 文政-安政勤人馬內譯 | |
934 | 第130表 | 村內的助鄉角色的負擔(嘉永3) | |
939 | 第3篇第11章 | 第131表 | 按地帶分類石高、戶數(文政) |
955 | 第132表 | 橘樹郡谷田村的石盛 | |
968 | 第133表 | 都築郡北部的農產品表(明治5) | |
972 | 第134表 | 帷子川谷田村村々概況 | |
973 | 第135表 | 1869年農作物產量 | |
977 | 第136表 | 下倉田村上、中、下田分布 | |
978 | 第137表 | 田谷村上、中、下田分布 | |
980 | 第138表 | 飯島村的水損・早損場 | |
990 | 第139表 | 鶴見川中流六個村的餘業(文政12) | |
991 | 第140表 | 鶴見川上游農村的餘業(明治5) | |
991 | 第141表 | 鶴見川平坦部農村的餘業(明治5-6) | |
993 | 第142表 | 岡津村的餘業(明治5年) | |
1001 | 第143表 | 市場村餘業者的創業年度(文政10) | |
1002 | 第144表 | 市場村餘業的變遷(文政10-明治1) | |
1006 | 第145表 | 餘業者石高所持 | |
1007 | 第146表 | 保土谷宿組村的飯店數量(天保15) | |
1009 | 第147表 | 鶴見村土地所有者餘業表(明治3) | |
1009 | 第148表 | 新宿村按職業分類戶數(明治3) | |
1011 | 第149表 | 上柏尾村的餘業(明治5年) | |
1012 | 第150表 | 東俁野村的餘業(明治5) |
刊登頁面 | 附圖 | |
---|---|---|
圖版1 | 南堀貝冢 | |
圖版2 | 南堀貝冢的豎穴居住群 | |
圖版3 | 日吉矢上古墳出土的同一剎車的達龍鏡 | |
圖版4 | 了源寺古墳的六獸鏡 | |
圖版5 | 室之木古墳出土的馬具 | |
圖版6 | 駒岡出土的埴輪男子像 | |
圖版7 | 駒岡橫穴出土文物 | |
圖版8 | 市尾橫穴群(4-7) | |
圖版9 | 市尾6號橫穴內部 | |
圖版10 | 市尾15號橫穴的前庭部 | |
圖版11 | 市尾鹿谷遺跡 | |
圖版12 | 橫濱市區農村地名圖 | |
圖版13 | 保土谷宿傳馬朱印狀 | |
圖版14 | 該傳馬的定 | |
圖版15 | 保土谷・永田附近的地圖 | |
圖版16 | 戶冢宿馱費馬禁止豎立的達書 | |
圖版17 | 對戶冢宿的供米付給狀 | |
2 | 第1圖 | 無陶器文化的各個階段的石器 |
5 | 第2圖 | 本鄉遺址遠景與遺物出土狀態 |
6 | 第3圖 | 發現本鄉遺跡的碎片、石片 |
12 | 第4圖 | 矢出川文化的細石器 |
13 | 第5圖 | 捻線文陶器群的分布 |
17 | 第6圖 | 礫器 |
21 | 第7圖 | 捻線文陶器 |
23 | 第8圖 | 茅山式陶器 |
26 | 第9圖 | 早期繩文式陶器的分布 |
30 | 第10圖 | 新羽橋附近的自然貝層 |
32 | 第11圖 | 鶴見川流域前期貝冢的分布 |
37 | 第12圖 | 南堀貝冢的豎穴居住遺址群 |
42 | 第13圖 | 南堀第9號居住遺址1 |
44 | 第14圖 | 南堀第9號居住遺址2 |
49 | 第15圖 | 勝坂式陶器 |
51 | 第16圖 | 打製石斧 |
53 | 第17圖 | 加曾利E式陶器 |
54 | 第18圖 | 上台遺跡中期的豎穴居住遺址 |
57 | 第19圖 | 發現稱名寺貝冢的骨角器 |
59 | 第20圖 | 中期、後期貝冢的分布 |
60 | 第21圖 | 鶴見區下末吉町小仙冢貝冢 |
71 | 第22圖 | 終末期的繩文式陶器 |
72 | 第23圖 | 發現境木的陶器 |
75 | 第24圖 | 彌生時代遺跡的分布 |
76 | 第25圖 | 宮之台式陶器 |
77 | 第26圖 | 彌生時代村落附帶的“V字溝”的斷面 |
80 | 第27圖 | 彌生文化的石器 |
83 | 第28圖 | 樽式陶器的發現地和關東地區後期彌生式陶器的分布圖 |
87 | 第29圖 | 壺形陶器和甕形陶器 |
88 | 第30圖 | 日吉台111號豎穴居住遺址 |
89 | 第31圖 | 白山古墳後圓墳丘下發現的豎穴居住遺址 |
92 | 第32圖 | 武藏・相模發生時期的古墳 |
95 | 第33圖 | 白山古墳出土三角緣神獸鏡・紡織鏡 |
96 | 第34圖 | 東國的銅箭頭和碧玉產品的分布 |
98 | 第35圖 | 白山古墳出土的鐵製農耕用具和玉類 |
99 | 第36圖 | 了源寺古墳出土文物 |
102 | 第37圖 | 和泉式陶器 |
103 | 第38圖 | 日吉・田園調布古墳群發生時期的古墳和當時的村落遺址 |
113 | 第39圖 | 古墳分布的擴大 |
116 | 第40圖 | 保土谷區瀨戶谷古墳出土的埴輪帽 |
119 | 第41圖 | 港北區池邊町下庭遺跡出土的鬼高式陶器 |
133 | 第42圖 | 室木古墳出土文物 |
135 | 第43圖 | 駒岡橫穴出土的埴輪帽 |
135 | 第44圖 | 駒岡橫穴出土的馬具 |
136 | 第45圖 | 荏子田的家形橫穴 |
138 | 第46圖 | 市尾周邊的橫穴群和村落遺址 |
140 | 第47圖 | 橫穴形態的變遷 |
145 | 第48・49圖 | 治谷A1-1號橫穴與駒岡2號橫穴 |
163 | 第50圖 | 條理製遺骸一之坪分布圖 |
164 | 第51圖 | 港北區太尾町一之坪附近 |
165 | 第52圖 | 南區蒔田一之坪、榎木坪、回坪地割圖 |
175 | 第53圖 | 武藏國國國分寺出土的橫濱市內獻進瓦 |
187 | 第54圖 | 鹿谷1號居住遺址 |
188 | 第55圖 | 鹿谷2-b號住所遺址 |
189 | 第56圖 | 鹿谷3號居住遺址 |
190 | 第57圖 | 鹿谷4號居住遺址 |
191 | 第58圖 | 鹿谷3號居住遺址內出土土製紡錘車 |
192 | 第59圖 | 鹿谷10-b號居住遺址出土的陶器 |
204 | 第60圖 | 火葬骨藏器 |
236 | 第61圖 | 源家御家人和杉山社・熊野社的分布圖 |
273 | 第62圖 | 師岡・小機之村 |
276 | 第63圖 | 鳥山附近的圖 |
285 | 第64圖 | 山內莊的圖 |
303 | 第65圖 | 松蔭寺古圖 |
卷末插込 | 第66圖 | 役帳後北條家臣團的分布圖 |
卷末插込 | 第67圖 | 橫濱市區後北條家臣團的分布 |
381 | 第68圖 | 中世紀的交通圖 |
396 | 第69圖 | 寺院本末寺分布圖 |
428 | 第70圖 | 1581年反錢增征的地域圖 |
459 | 第71圖 | 1595年的天·私領 |
460 | 第72圖 | 正保時期的天·私領 |
461 | 第73圖 | 1700年的天·私領 |
478 | 第74圖 | 橫濱市區農村檢地年代圖 |
506 | 第75圖 | 永田村地名圖 |
512~5 | 第76圖 | 永田村田一筆地籍圖(天正19) |
516~9 | 第77圖 | 永田村田一筆地籍圖(延寶6) |
534 | 第78圖 | 文祿時期以前和寬文時期的久良岐郡北部 |
539 | 第79圖 | 禪馬鄉農民宅邸圖 |
572 | 第80圖 | 橫濱市區農村位置圖 |
588 | 第81圖 | 茅崎村谷田的兩給別圖 |
589 | 第82圖 | 茅崎村宅邸位置圖 |
630~1 | 第83圖 | 神奈川附近的地圖 |
646 | 第84圖 | 元祿以前助鄉村配置圖 |
745 | 第85圖 | 元祿・享保期助鄉村配置圖 |
840 | 第86圖 | 今宿村地圖 |
858 | 第87圖 | 文政10年關東取締役組頭村所屬圖 |
861 | 第88圖 | 天保年代的天·私領 |
915 | 第89圖 | 東海道清掃負擔村 |
922 | 第90圖 | 1839年定助・加助村々圖 |
975 | 第91圖 | 下倉田村地圖 |
卷末插込 | 附圖 | 古代村落和墓域的分布 |
關於本頁的諮詢
頁面ID:327-5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