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關於街道的變遷

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2月9日

關於橫濱街道變遷的詳細內容,請參照以下資料。

《港口城市橫濱的城市形成史》
橫濱市企劃調整局編,橫濱市企劃調整局,1981年

目錄

  • 發行之際
  • 序言——橫濱、城市形成的特色
  • 第1期―開港前期 →1858年(1858年)
    • 1.橫濱村等6村和東海道
    • 2.生產力低的農村
    • 3.新田開發和吉田新田
    • 4.開港的動向
  • 第2期——開港場整備期1859(1859年)→1867年(1867年)
    • 1.“日美友好通商條約”和開港場的建設
    • 2.橫濱貿易的發展
    • 3.居留地的整備和“第1回,第2回地所規則”
    • 4.日本人居住地的發展
    • 5.豬屋火災與“第3回地所規則”
  • 第3期——文明開化時期1868(1868年)→1888年(1888年)
    • 1.我國近代城市規劃的先驅
    • 2.居留地的整備
    • 3.吉田新田沼地的填埋
    • 4.引進現代技術
    • 5.貿易相關功能的形成過程
    • 6.橫濱築港計畫
    • 7.近代上水道、下水道的整備
  • 第4期——港口建設期1889(1889年)→1902年(1902年)
    • 1.橫濱港第1期築港工程
    • 2.即將迎來轉折期的貿易和工業
    • 3.橫濱港的結構孤立和區域交通的整備
    • 4.人口集中和第一次市區擴張
    • 5.隨著條約的修改,居留地體制的解體
  • 第5期——工業申辦期1903(1903年)→1922年(1922年)
    • 1.關於城市形成的基本方針的設定
    • 2.港口建設動向和新港碼頭建設
    • 3.“工廠申辦政策”和“工廠地區”
    • 4.生活基礎建設與“衛生地區”
    • 5.從“市區修改”到“法定城市計畫”
  • 第6期——震災復興期1923(1923年)→1940年(1940年)
    • 1.關東大地震造成的災害和復興的動向
    • 2.制定復興計畫方案
    • 3.復興事業的實施
    • 4.京浜工業地帶建設和大防波堤建設
  • 第7期——戰時體制時期1941(1941年)→1945年(1945年)
    • 1.走向戰時體制和城市規劃
    • 2.橫濱的防空城市計畫
    • 3.戰時體制時期的住宅問題
  • 第8期——戰災復興期1945(1945年)→1960年(1960年)
    • 1.戰敗時的狀況
    • 2.接收的影響
    • 3.戰災復興計畫
    • 4.經濟復興與橫濱港
    • 5.臨海工業地帶的建成
    • 6.市民生活與綜合基幹計畫
  • 第9期——城市成長期1961(1961年)→1978年(1978年)
    • 1.高度增長和城市問題的發生
    • 2.城市問題的激化和新城市建設的萌芽
    • 3.城市結構的變革和城市基礎建設
    • 4.橫濱市綜合計畫1985
    • 5.有個性的街道建設
  • 小論——橫濱城市建設的先驅者=田村明
  • 從圖中看到的城市形成過程、照片中看到的街道變遷
  •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年表

轉到明信片"s Memory"的頁面


關於本頁的諮詢

教育委員會事務局中央圖書館調查資料課

電話:045-262-7336

電話:045-262-7336

傳真:045-262-0054

電子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回到上一頁

頁面ID:340-657-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