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橋的概要

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3月13日

照片(水道橋)


[架河]帷子川[橋長]35.5米
[寬度]11米[架設年]1996(平成8)年
[概要]早晚,相鐵線西橫濱站和周邊的住宅區,甚至是一直延伸到野毛山蓄水池的“水道道”上。在與1887年近代自來水誕生相關的橋上,照明燈的柱子給人以煤氣燈的印象,兩側欄杆等間隔支撐的15根柱子,讓人彷彿模仿獅子臉的當時的自來水栓。帷子川位於支流石崎川的分岔點,可以看到動態的河流。

照片(尾張屋橋)


[架河]帷子川[橋長]183米
[寬度]21.8米[架設年]1981(昭和56)年
[概要]在支撐國道16號的橋上,是一座動態橫穿帷子川和相鐵線西橫濱站站台頭上的跨線橋。橋另一方面的濱松町十字路口是連結市內和湘南方向、橫濱和八王子十個字的交通要地。“尾張屋”這個名稱是寶曆時期(1751-1764),尾張屋九平治開發了橋的東側一帶,一直持續到1928年的附近的地名。現在只在這座橋上留下了這個名字。兩側人行道的一部分設置了下行的帷子川沿河和上行下行的樓梯,對行人來說也是方便的通行路。

照片(沼野橋)


[架河]帷子川[橋長]28米
[寬度]11米[架設年]1998(平成10)年
【概要】1998年11月修建的橋上,豎著畫曲線的石造白色柱子與不銹鋼的欄杆相匹配,給人一種柔和清爽的印象。橋的一方是平沼集會所和平沼清爽公園的入口,另一方是岡野神社等,隨著帷子川的流動,橋也成為了孩子和老年人聚集的地域休息的象徵。

照片(平岡橋)


[架河]帷子川[橋長]28.2米
[寬度]8米[架設年]1970(昭和45)年
[概要]位於連結縣立橫濱平沼高校和相鐵線平沼橋站的道路途中,早晚作為高中生們的上學路,另外作為周邊居民的上下班路橋也很熱鬧。這附近的河流曾經是海水和河水混合的釣魚名勝,據說從幾家釣魚船店每天都會有船出來。這樣的釣魚人的熱鬧,現在在橫濱站西口的繁華街上徒步圈,變成了高層公寓林立的都市性熱鬧。

照片(平沼一之橋)


[架河]-[橋長]320.6米
[寬度]7.5米[架設年]1971(昭和46)年
[概要]這座天橋在從平岡橋中央到周邊排列的高層公寓之間穿行延伸,簡直就像現代的“貫通”一樣。以前在通過平沼町和西平沼町的鐵路鋪設上設置的道口被稱為“不打開的道口”,使附近的交通堵塞變得慢性化,但是由於超過鐵路頭頂的一之橋的建設問題解決了。現在也從橫濱站西口到野毛、伊勢佐木町等地,製造出了快速直接連結的高效汽車流。

照片(原平沼橋)


[架河]帷子川[橋長]28.1米
[寬度]9米[架設年]2005(平成17)年
【概要】從橫濱站西口附近到相鐵線平沼橋站的道路上架設的橋,2005年6月被架設在新橋上,原本就是講述橫濱歷史的有淵源的橋。開港當時,作為從開港場到東海道的主要道路,通過野毛山,從石崎(現在的敷島橋)到草坪(現在的淺間下)一條直線築起堤壩,建造了“橫濱道”。原平沼橋被稱為“平沼橋”,是當時建造的橋之一。當時橋的樣子在浮世繪中也有描寫,現在在橋腳下的“よこはま道”的解說指示牌上也能看到。

照片(平沼橋)


[架河]帷子川[橋長]278米
[寬度]21.05米[架設年]1997(平成9)年
[概要]支撐連結市中心和新橫濱方向的“新橫濱路”的這座橋,以1997年建造的拱形大鐵橋為標誌。橋上晝夜都有車輛來往,橋下上行的電車一個接一個地通過了JR和相鐵線的鐵路鋪設。從周邊地區道路網和鐵路網集中,可以從這座橋上窺見形成巨大交通終點站的橫濱站的活力。在那樣的橋下緩緩流淌的帷子川,在河面靜靜地映出了橋的美麗拱門。

照片(萬裡橋)


[架河]帷子川[橋長]32.95米
[寬度]22.15米[架設年]1928(昭和3)年
【概要】支撐從橫濱站東口到高島町方向的街道的這座橋,周邊的辦公街、專門學校、百貨商店等地的遊客非常熱鬧。架在帷子川河口附近,眼睛和鼻子的前端有橫濱港,所以能近距離感受到海風。1872年,我國第一條鐵路開通,從現在的櫻木町站的“橫濱”站出發的鐵路路,填埋了海的地方。在下一個神奈川站之前設置了五座橋,其中之一至今仍保留著,講述其歷史的就是萬裡橋。

照片(築地橋)


[架河]帷子川[橋長]35.4米
[寬度]27.5米[架設年]1926(大正15年)(1970年(昭和45年)擴大)
【概要】無論晝夜車來往的國道1號,以及支撐在其頭上行駛的首都高速公路的帷子川河口的橋。與附近的金港橋一起,在被河川包圍的孤島般的橫濱站東口一帶引入城市的大動脈,是一座賦予活力的橋梁。在那樣的橋下流淌的河的景色悠閒而平靜,給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人們帶來了平靜的片刻。就在前面可以窺見港口的景色,可以感受到海風。

照片(濱松橋)


[架河]石崎川[橋長]12.8米
[寬度]1.5米[架設年]1970(昭和45)年
【概要】在流經濱松町十字路口旁的石崎川上架設的短小的人道橋。可以看到帶著老年人和孩子,偶爾騎自行車去十字路口的主婦的身影。背著濱松町的十字路口過橋,沿河有一條狹窄的小巷,其周邊到處都能看到路邊的栽植和積蓄葉子的樹木。小小的綠色和石崎川小小的水邊營造出的胡同裡的風景讓人懷念,讓人鬆了一口氣。

照片(要橋)


[架河]石崎川[橋長]13.06米
[寬度]7米[架設年]1961(昭和36)年
【概要】平沼二丁目夾在JR和相鐵線的鐵路鋪設和石崎川之間,細長延伸。越是往西走,那個區域就越狹窄,行人也很少,被寂靜包圍著。在這一角的這座橋,柱子和黑色鐵製的欄杆營造出了厚重的情趣,給周邊的公寓和住宅帶來了安定的氛圍。隨風飄揚的柳樹林蔭樹等沿河的情趣頗深。過了橋,有人和車來往的街道上的擁擠。

照片(扇田橋)


[架河]石崎川[橋長]11.75米
[寬度]9米[架設年]1928(昭和3)年
【概要】扇田橋連結淺間町方向和區政府的街道的陸橋平沼二之橋,在流經下面的石崎川上架起的橋。陸橋下面被用於停車場等,往來於橋的人影也稀稀落落。這是一個能感受到擁擠中寧靜的獨特空間。放眼河川,可以感受到大鯉魚悠閒地游泳,橋下的柳樹靜靜地搖曳的情趣豐富的味道。由於欄杆低,河川的景色很大,像畫出緩慢的曲線一樣向橫濱站方向流動的河流風景吸引了我。

照片(平沼二之橋)


[架河]-[橋長]251.48米
[寬度]7.5米[架設年]1974(昭和49)年
【概要】平沼二的橋跨越了石崎川和鐵路的鐵路鋪設的頭頂,用一條直線連結了之前被分割的岡野和淺間町和區政府所在的中央和戶部町。橋不僅形成汽車和人的流動,還促進了人和人的交流。通過這個立體交叉的完成,不僅消除了之前的鐵路道口堵塞,還整備了在區內巡迴的巴士路線,以區政府為中心,從各個地區聚集了區民,地域活動也得到了強化。

照片(西平沼橋)


[架河]石崎川[橋長]16.75米
[寬度]22米[架設年]1928(昭和3)年
[概要]橫濱站的東口方向和從西口方向的道路網在這座橋的十字路口匯合,是通往市中心的橫濱站根岸道路的交通要地。上行3車道、下行2車道和道路寬度很寬,平沼和戶部緊密相連。在關東大地震後建造的橋上,是匯集了當時抗震技術精華的厚重建築。燈籠形狀的石造的柱子傳達著歷史的風格。

照片(平戶橋)


[架河]石崎川[橋長]17米
[寬度]8米[架設年]1928(昭和3)年
[概要]從平沼一丁目方向過了這座橋,就到了車和人頻繁來往的京浜急行戶部站前(戶部本町)。也許是因為熱鬧的緣故吧,從國道1號隔一條路的沿河的後街,感覺更加安靜、平靜。修整周到的花壇裝飾著橋的周圍。也許是因為離車站很近,周邊有很多公寓,路上的父母帶著孩子、學生、老年人等互相打招呼、主婦站著說話等,沿河的胡同裡洋溢著親切的生活感。

照片(梅香崎人道橋)


[架河]石崎川[橋長]20.8米
[寬度]2m×2根[架設年]1984(昭和59)年
【概要】梅香崎橋兩側設置的步行者專用的橋。在石崎川的河邊,這座橋的周邊格外能感受到綠色的豐富。橋的南側,沿著河川種植了櫻花樹,春天作為賞花的名勝很受歡迎。另外,在櫻花樹的一角還設有石崎川公園,作為有遊樂設施的公園,可以看到養育孩子的媽媽們讓孩子們玩耍的風景。因為通往公園的這座橋是行人專用道路,所以帶著孩子和老年人都可以放心使用。

照片(梅香崎橋)


[架河]石崎川[橋長]19米
[寬度]5.6米[架設年]1929(昭和4)年
【概要】1929年建造時,橋通過紅梅町和石崎町而得名。河畔,國道1號一側有戶部警察署和西消防署,可能是因為緊急車輛來往,這座橋和梅香崎人道橋是用柵欄隔開的汽車專用道路。橋的兩岸上排列著櫻花樹和柳樹,加上在河裡游泳的鯉魚的樣子,演出著充滿風情的景色。

照片(石崎橋)


[架河]石崎川[橋長]14.15米
[寬度]6.5米[架設年]1928(昭和3)年
【概要】安政6年(1859),橫濱開港時,作為連結開港場和東海道的交通路線,建設了“橫濱道”,那時石崎橋和平沼橋一起架設。但是,1915年在高島町建設橫濱站,石崎橋移動到了現在的地方。在石造的柱子散發威嚴的橋的旁邊,橫濱市下水道河川局的設施“櫻木泵場”,沿著橋接過粗的水管,橋下還能看到連結河和泵場的水路口。附近有櫻木町町內會館和石崎自治會館,是地區的活動據點。

照片(敷島橋)


[架河]石崎川[橋長]15.3米
[寬度]8米[架設年]1930(昭和5)年
[概要]橫濱開港的時候,作為從東海道來的交通路線,建設了“橫濱道”,現在的敷島橋的地方架設了石崎橋,有著馬車和人力車行駛,各種各樣的物資來往的歷史。石崎橋是1915年在高島町建造橫濱站時移動到現在的地方,1930年,在曾經有石崎橋的地方架起了這座橋。在平沼商店街腳下的橋上,市營地下鐵高島町站就在附近,通過“親密接觸天橋”(行人專用)與橫濱站東口相連,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敷島”的由來是與本居宣長的櫻花有關的有名和歌的開頭句。曾經與這條河相連,流向高島町方向的櫻花名勝“櫻川”有關,現在在這座橋岸邊種植的櫻花,宣告著周邊春天的到來。

照片(高島橋)


[架河]石崎川[橋長]17米
[寬度]22.05米[架設年]1929(昭和4)年
【概要】支撐汽車頻繁往來的新橫濱路(4車道道路)的是這座橋。柱子是威嚴的石造,上面有燈窗。以前從這座橋附近到現在的橫濱站周邊都是海,1872年,為了開通我國第一條鐵路,那片海被填埋,到神奈川站為止的鐵路被整備了。因為進行了那個填埋事業的高島嘉右衛門的名字而被命名了橋的名字。

照片(淺山橋)


[架河]石崎川[橋長]24.5米
[寬度]22米[架設年]1928(昭和3)年
[概要]在橫濱站周邊行駛的兩條主要道路,在連結國道1號和新橫濱路的街道上架設。不論晝夜,車和人都很熱鬧,而且與橋平行的京浜急行也在行駛,附近的高架線上JR線來來往往等,傳達著都市的匆忙。與橋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沿著河邊的普羅姆納德走,緩緩流淌的水邊傳達著寧靜,讓人忘記都市的喧囂。

照片(鳥帽子田橋)


新田間川[橋長]19.04米
[寬度]10.67米[架設年]1962年(昭和37年)
【概要】架設在新田間川和帷子川匯合的地方,山腳下有古河電工的建築。包括從這附近可以說是平沼象徵的煤氣罐附近在內的帷子川沿岸,是從1907年左右開始正式化的橫濱工廠申奧政策,是工業地區最初被指定的地方。還有日本第一家火柴工廠、肥皂工廠等。橋架設在帷子川沿岸的單行道上,除了散布在周邊的工廠相關車輛來往以外交通量並不多。橋的兩側設置了被柵欄隔開的步行者專用路,不用在意車的來往就可以利用。

照片(藤江橋)


新田間川[橋長]19.1m
[寬度]8米[架設年]1962年(昭和37年)
【概要】大約250年前,帷子川的河口是現在的相鐵線天王町站附近。填埋了那麼多的大海,形成了城市,但是在填埋地,現在開發的功勞者們的名字還留在了町名和橋的名字裡。藤江橋也是其中之一,源於天明6(1786)年填埋了現在淺間町四丁目附近的藤江茂右衛門的名字。塗成紅色的欄杆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照片(藤江人道橋)


新田間川[橋長]23.3米
[寬度]1.5米[架設年]1975(昭和50)年
【概要】藤江橋位於與國道16號交叉的環狀1號和連結新橫濱路幾乎一條直線的道路上,所以車輛往來頻繁。為此,橋的旁邊設置了行人專用的人道橋。橋架在新田間川大幅度彎曲的地方,在水流的盡頭還能看到和帷子川的匯合處。從河流中可以窺見周邊的地形特徵,很開心。

照片(霜下橋)


新田間川[橋長]19.3米
[寬度]7.5米[架設年]1960(昭和35)年
【概要】因為要架設在國道16號交叉的環狀1號線和連結橫濱站前的新橫濱路“岡野町”十字路口的街道,所以車輛往來很激烈。這條路是貫穿岡野中心的主要街道,橋是重要的交通要地。

照片(霜下人道橋)


新田間川[橋長]21.4m
[寬度]2.5米[架設年]1983(昭和58)年
[概要]與車輛往來頻繁的霜下橋相鄰的人道橋。在橋的旁邊,縣的聯合政府大樓和大型公寓林立,行人絡繹不絕。另外,市立岡野中學和有游泳池的大規模岡野公園等也在附近,騎自行車的孩子、老人、坐嬰兒車的主婦們的身影也很引人注目。描繪支撐欄杆的拱形的基礎給橋留下了柔和的印象。

照片(淺岡橋)


新田間川[橋長]20.7米
[寬度]11.5米[架設年]2001(平成13)年
【概要】在擁有摩登柱子的這座橋的旁邊有市立岡野中學的校園,早晚作為上學的路很熱鬧。周圍是幽靜的住宅區,散步的老年人的身影也很引人注目。沿河排列著柳樹,枝葉隨風搖曳的風情似乎讓人忘記了周圍的喧囂。在混凝土橋上,不銹鋼製的欄杆讓河邊感到年輕。

照片(岡野橋)


新田間川[橋長]24.5米
[寬度]11.5米[架設年]1974(昭和49)年
[概要]橋位於比周圍高的位置,俯視的河流景色有著獨特的味道。沿河在比車道高的位置設置了序曲,行人可以不用在意車,一邊欣賞河流的景色一邊走。橋的一側有公園,可以看到老年人享受門球的樣子,橋的周邊有以人為主角的氛圍。車的交通量也不是很激烈,在橋的周邊可以感受到悠閒的河流。

照片(新田間橋)


新田間川[橋長]21.15米
[寬度]21.97米[架設年]1927(昭和2)年
【概要】安政6年(1859)橫濱開港時,作為連結開港場和東海道的交通路線,“橫濱道”被建設時架設的歷史悠久的橋。當時,因為是連結草坪新田(現在的淺間町)和岡野新田(現在的岡野)的新田之間的橋,所以被命名為“新田間橋”。從開港時開始支撐物資往來的橋,現在也位於車和人的往來頻繁的新橫濱路,支撐著橫濱站周邊充滿活力。橋下,將河流分成三個部分的橋位數的設計很有趣。

照片(一之橋人道橋)


新田間川[橋長]28.4米
[寬度]2.3米[架設年]1969(昭和44)年
【概要】設置在一之橋一側的步行者專用道路。柵欄和稍微高一點的台階與車道之間相隔。在連結橫濱站西口繁華街和北幸二丁目辦公街的街道上,商務人士絡繹不絕。太陽落山後,周邊的街燈就會美麗地映在河面上,都市裡流動的河流獨特的風景讓人印象深刻。

照片(一之橋)


新田間川[橋長]27.68米
[寬度]6米[架設年]1956(昭和31)年
[概要]新田間川因橫濱站西口地區的填埋而從河口部分離出來,與幸川的匯合點成為了下游的停止點。這座橋橫跨其最下游。從新橫濱路的中央大道到橫濱站西口的中央大道。描繪磚風格的柱子和張開翅膀的海鷗們的欄杆傳達了橫濱的特色。橋整體中央部分呈隆起的拱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照片(內海橋)


[架河]幸川[橋長]26.8米
[寬度]16米[架設年]1954(昭和29)年
[概要]南幸二丁目和岡野一、二丁目,從地圖上看,周圍被河包圍,形成了像島一樣的形狀。這一帶曾經填埋而誕生的岡野新田,連結這裡和橫濱站西口周邊地區的重要交通路線就是內海橋。在巴士和計程車不停地來往的橋的周邊,建有辦公大樓、專門學校、飯店、購物大樓,支撐著橫濱最大的繁華街。

照片(內海人道橋)


[架河]幸川[橋長]26.8米
[寬度]3m×2根[架設年]1975(昭和50)年
[概要]架設在幸川和新田間川匯合處的內海橋兩側的人道橋。利用集中在橫濱站西口的鐵路和巴士等的商務人士、學生、購物客人等,不論晝夜都很忙地在橋上來往。在象徵著橫濱市中心的熱鬧的橋上,下面流淌的河流充滿了豐富的水,向繁華街送去風,給人一種讓人心情平靜的自然。

照片(幸川橋)


[架設的河流]幸川[橋長]30.2米
[寬度]24.18米[架設年]1978(昭和53)年
[概要]幸川橋是一座不認為是橋的橋。從橫濱站西口到岡野十字路口的商店街的一角有橫濱VIVRE碧布萊。從南幸橋到那座建築物的入口之間,有一個很大的空間,其實這裡是橋上,下面流淌著幸川。橋的路面上畫著馬賽克畫等,作為行人休息的地方花了很多心思,舉辦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可以說是被河包圍的西區特有的獨特橋的活用法。

照片(南幸橋)


[架設的河流]幸川[橋長]28.05米
[寬度]9.3米[架設年]1954(昭和29)年
[概要]橫濱站西口代表繁華街的橋。身穿最新時尚的年輕人在路上走來走去。四六點鐘,在橋上有很多人排隊一樣停下來是因為附近的喬納斯專用停車場在橋左轉的地方。車通過的話人的隊伍,相反人通過的話車的隊伍就會在橋上形成。在橋下可以看到大鯉魚悠閒地游泳的樣子。

照片(幸橋)


[架設的河流]幸川[橋長]42.32米
[寬度]5.22米[架設年]1988(昭和63)年
[概要]從橫濱站西口五號街到電影院所在的姆大廈2樓部分連結的天橋般的橋。1988年大樓完成的同時被架設,不僅是姆維爾利用者,作為連結周邊地區和車站的近道被利用,集中在南幸橋的人的流動被緩和了。因為架設在幸川中最高的位置,所以從橋上可以一覽西口附近的熱鬧。

照片(二之橋)


[架設的河流]帷子川分水路[橋長]24.81米
[寬度]12.5米[架設年]1992(平成4)年
【概要】在連結環狀1號和北幸周邊的辦公街的道路上,商務車頻繁往來。走在橋上的有很多在周邊大樓工作的商務人士,可以窺見橫濱站西口作為商業城市的臉。在橋上,首都高速三澤線的“橫濱站西口”出口的通道像天花板一樣覆蓋著,橋的風景完全改變了。

照片(北幸橋)


[架設河]帷子川分水路[橋長]29.29米
[寬度]37.52米[架設年]1996(平成8)年
【概要】在連結橫濱站西口和鶴屋町三丁目十字路口的橋上,支撐著車站前巴士終點站的大動脈。該橋於1996年修建,由曲線和直線組合而成的現代設計與周邊的大樓群相匹配。柱子像後現代藝術一樣彎曲的紀念碑風,欄杆像蛇腹一樣細彎曲,把身體靠近那個凹陷的空間,眺望河川的流動,站著說話也很開心。

照片(西鶴屋橋)


[架設的河流]帷子川分水路[橋長]25米
[寬度]17米[架設年]1988年(昭和63年)
【概要】架設在連結橫濱站西口和環狀1號線的鶴屋町的辦公街上。被選為“神奈川之橋100選”的這座橋,是以“林”為印象設計的,兩側各有6根照明燈讓人感受到樹立的感覺,令人印象深刻。橋的中央有一個突出三角形的空間,佇立在眺望河流中也很開心。雖然位於首都高速線下,但還是感覺到了明亮的通風良好。

照片(鶴屋橋)


[架設的河流]帷子川分水路[橋長]25.4m
[寬度]15.75米[架設年]2017(平成29)年
【概要】鶴屋町、岡野、淺間町一帶在江戶時代被稱為袖浦的風光明媚的大海蔓延開來。從江戶中期開始填埋事業,最後的填埋在鶴屋町附近,是1912年的事。“鶴屋”是開發的加藤八郎右衛門的商號,在這座橋上也留下了它的名字。昭和3年(1928年),第一代鶴屋橋作為木橋架橋,昭和30年(1955年)第二代作為鋼橋竣工,現在是第三代鶴屋橋。周邊建有辦公大樓、餐飲店、專門學校,汽車和人的熱鬧絡繹不絕。

照片(月見橋)


[架設的河流]帷子川分水路[橋長]28.7米
[寬度]7米[架設年]1928(昭和3)年(1996(平成8)年架設)
[概要]在連結橫濱站的東口和辦公街的步行者用道路上。從上面開始首都高速行駛,電車頻繁往來於相鄰的鐵路鋪設,可以感受到橫濱站周邊的動態城市建設,從下面流過河流。在我國具有代表性的西洋畫家松本落介(1912-1948)持續畫了好幾部作品的代表作《Y市之橋》的原型橋上,尋找至今仍受到很多人支持的名畫的面貌也很開心。

照片(金港橋)


[架設河]帷子川分水路[橋長]30.1m
[寬度]38米[架設年]1926年(大正15年)(1970年(昭和45年)擴大)
【概要】在首都高速橫羽線下,支撐著不知道車輛流動休息的國道1號的橋。架設在河口,附近有一個港口。周邊有大型購物中心、辦公街、預備校、高層公寓等,來往的人也很多。柱子上裝飾著像船具一樣的照明,欄杆的設計是波形,其中央部設置了畫有帆船和舵的銘牌等,洋溢著港口的氣氛。

照片(港未來大橋)


[架設河]港灣部分[橋長]223米
[寬度]40米[架設年]1998(平成10)年
【概要】從神奈川區方向乘坐國道1號和15號等時,為了進入未來21地區而架設在玄關口的橋。橋的前面有神奈川區和西區的區界,過了橋就變成西區。這座美麗的橋融入了能近距離感受到大海的周邊景觀,下面也是海上交通船西巴士的路線。1996年公開招募決定的名稱是西區民的應徵作品。在橋的旁邊,下到海邊的話,有一條能切身感受到海邊的綠意盎然的散步路。

照片(港未來橋)


[架設河]港灣部分[橋長]154.8米
[寬度]34~45.7米[架設年]2008(平成20)年
[概要]通過橫濱市中央批發市場到達未來21地區,作為臨港幹線道路的一部分於2008年12月完成的神奈川區和西區的區界之橋。橋的名稱和“瑞穗大橋”、“棉花大橋”一起,根據市民的投票決定了。從描繪緩慢曲線的橋上,可以眺望臨港公園和橫濱灣橋。

照片(國際橋)


[架設河]港灣部分[橋長]78.833米
[寬度]12.6米[架設年]1994(平成6)年
【概要】象徵未來21地區的這座橋,架設在西區和中區的區界上,也是從中區方向到西區的大門。周邊建有帕希費可橫濱、Cosmo世界、地標塔、皇后廣場等該地區的中心設施,橋上有很多遊客,非常熱鬧。另一方面,橋的旁邊有海上交通船海洋巴士的乘坐地“普利先生橋”,另一個是海邊公園的新港公園。藍色和白色的顏色與周圍的景觀相匹配,十分美麗。

照片(女神橋)


[架設河]港灣部分[橋長]74.7米
[寬度]6.8米[架設年]2021(令和3)年
[概要]未來21地區的中央地區(西區)和新港地區(中區)新沿海連結的區界人道橋。其特徵是活用直線的尖銳位數的形狀和在位數側面設置角度,看起來像滑塊的設計。因為佇立在橋畔飯店最上部,被認為是國際和平象徵的女神像,所以通過公開征集而得名。

照片(霞橋)


[架設的河流]其他(陸橋)[橋長]20.6米
[寬度]5.5米[架設年]1928(昭和3)年
【概要】藤棚浦舟大道最大的高台“久保山”巴士站附近架設的拱形陸橋。建在連結霞丘和南區三春台的區界。建於1913年,但遭受震災災害,現在的橋與附近的公共廁所一起,是1928年建造的第二代。磚牆和門柱保留了大正當時的東西。其厚重的氛圍受到市認定歷史建築的指定,被選為“金邊之橋100選”。以前橋下有市電“去浦舟町”通過。

照片(野毛的吊橋)


[架設的河流]其他(陸橋)[橋長]59米
[寬度]4米[架設年]1971(昭和46)年
【概要】登上野毛坡的高台上的野毛山動物園,其入口附近架設的吊橋式天橋。從巴士站“野毛山動物園”附近登上樓梯,過了這座橋,就可以到野毛山公園視野最好的展望台和草坪廣場等地。這裡從3月下旬到4月作為賞櫻勝地很受歡迎,橋上賞花的人很多,非常熱鬧。平時去動物園的幼稚園兒童和國小生等團體來往的樣子很引人注目。

[參考文獻]
(圖書)
《物語西區的今昔》西區的今昔編輯委員會/編西區觀光協會1973
“圖形”西-用眼睛看西區的今昔-”西區鄉土史研究會/編西區觀光協會1981
《橫濱西區史區製50周年紀念》橫濱西區史編輯委員會/編橫濱西區史發行委員會1995
“我想和誰談談西區的事情。 橫濱市中心西區故鄉白皮書》橫濱市西區編發行1989
(雜誌)
《特集・西區之橋的歷史》月刊橫濱收藏No.59 p6-8(1988.3)

關於本頁的諮詢

西區總務部區政推進課地區建設調整負責部門

電話:045-320-8328

電話:045-320-8328

傳真:045-322-9847

電子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回到上一頁

頁面ID:505-56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