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稱名寺

最後更新日期2018年8月22日

國家指定史跡“稱名寺境內”

稱名寺的照片

【概要】

◇位置:橫濱市金澤區金澤町212番地1等

◇歷史遺跡指定的歷史
【1】1922年(1922年)10月12日面積63,956平方米
名稱:“稱名寺內界附、金澤氏墓及開山審海上下一代塔”
理由:當時的建築物全部歸頹廢,但還殘留著土壇、土壘、溝渠、苑池等,是我國律宗寺院結界的遺跡保存得最好的建築之一。另外,位於結界外寺域的即時以下的金澤氏一族,以及開山審海上以下世代的五輪塔或寶箱印塔足以看到當時的墓製。

【2】1972年(1972年)1月31日面積91289平方米
名稱:「稱名寺境內」(變更)
理由:1922年時的指定是1323年(1323)根據《稱名寺繪圖並結界記》(稱名寺藏、重要文化遺產)指定的清潔區域範圍。 原本的院內地比現在更寬,追加指定了從周圍的山區以及大門到仁王門的塔頭地區,並將名稱變更為稱名寺境內。

◇管理團體指定
1923年(1923年)12月23日神奈川縣久良岐郡金澤村
1936年10月1日橫濱市(金澤村編入橫濱市)
1950年(1950年)8月29日橫濱市(根據新法繼續指定)

【說明】

稱名寺,是金澤山稱名寺。真言律宗,別格本山。是金澤北條氏的菩提寺。稱名寺的創建年尚不明確,但據說北條即時(1224~1276)是從在六浦莊的居館內供奉阿彌陀佛三尊的持佛堂發展起來的。實際上,有記錄說1258年(1258年)在持佛堂接受灌頂儀式,翌年1259年(1259年)左右建立了稱名寺。實際上,鐮倉幕府二代執權北條義時的孫子,歷任領付眾和評定眾等幕府的重職,在政治上支持北條得宗家的同時,在學問方面造詣很深,將收集到的和漢書籍從鐮倉轉移到六浦,建立了金澤文庫的基礎。實際上,他皈依奈良西大寺的睿尊,將稱名寺從之前的念佛宗改為真言律宗,迎接了下野國藥師寺的審海上人(1232-1304)。實際時的子顯時(1248~1301)捐贈寺內外的土地,建立本尊彌勒菩薩立像(重要文化遺產),顯時的子貞顯(1278~1333)進行伽藍的再營造,為寺廟的擴充和發展盡心盡力。1323年(1323年)的《稱名寺繪圖》圍繞中央的苑池,具備正殿、禮堂、鐘樓、仁王門等七堂伽藍,傳達了當時壯麗的寺觀。特別是從南部的仁王門到東西分開池塘,渡過反橋、中島、平橋到金堂的形式,作為平安中期以後盛行建造的淨土式庭園的最後遺例,被認為是很珍貴的。
1333年(1333)北條氏滅亡後,受到後醍醐天皇、鐮倉公方、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當時的權力者的庇護,但寺運沒有恢復,江戶時期大幅衰退。
從1978年(1978年)開始歷時10年進行了稱名寺庭園·苑池的發掘調查和保存整備事業,根據“稱名寺繪圖”,1985年平橋、61年反橋被復原,到第二年進行了庭園的復原性整備。但是,由於之後的風雨等影響,橋老化、腐爛,2007年實施了平橋、20年實施了反橋的更換。

訪問 ※稱名寺沒有停車場,請使用以下公共運輸工具。

・從京急“金澤文庫”站東口徒步約15分鐘,或者乘坐去“柴町”的巴士在“稱名寺”下車
・從金澤海濱線“海之公園柴口”站步行約15分鐘

關於本頁的諮詢

教育委員會事務局教育政策統括部終身學習文化財產課

電話:045-671-3282

電話:045-671-3282

傳真:045-224-5863

電子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回到上一頁

頁面ID:129-79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