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21年12月22日
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朝夷奈切通
國家指定史跡“朝夷奈切通”
與鐮倉市交界處的重要通(高約18米)
圖像26KB
橫濱市一側的小切通(高約16米)
【概要】
◇位置: 橫濱市金澤區朝比奈町字峠坂1番地、鐮倉市十二所
◇歷史遺跡指定的歷史
【1】1969年(1969年)6月5日面積:6,600平方米
名稱: 朝夷奈切通
地區:(橫濱市側)橫濱市道六浦1號線中,從與鐮倉市交界處到330米處的道路鋪設,以及兩側20米範圍
(鐮倉市側)鐮倉市道101號線中,從與橫濱市的邊界到約1公里的道路鋪設及其兩側5~20米範圍
【2】2008年7月28日(橫濱市區追加指定)40,792平方米
地區:既指定地的北側,包括高台群和石切場在內,從切通道到進入視野的下一個山脊,南側到包括熊野神社一帶在內的切通道沿岸的谷線,東側追加了直到高速公路前為止都保持著歷史遺跡景觀的範圍(橫濱市區分計53992平方米)
【說明】
作為文獻上的記錄,鐮倉幕府的歷史書《吾妻鏡》1240年(1240)11月30日的一項中確定了在鐮倉和六浦中間開辟道路的議,當時的執權第三代北條泰時親自前往。開鑿工程於次年4月5日開始。六浦津是防止風浪的天然良港,由於開鑿了切通,北條氏作為鐮倉的外港利用了這一港口。泰時把這個重要的地方交給了弟弟北條實泰。實泰之子即時在這裡建了一個館,之後,與顯時、貞顯、貞將四代稱為金澤氏,創建了稱名寺和金澤文庫並發展起來。六浦津在北條氏滅亡後也作為海上交通的要沖繁榮起來,近世時期海灣附近的景觀被稱讚為金澤八景,很多文人墨客來到了這裡。
切通是連結鐮倉和六浦地區的重要交通路線,在六浦和釜利谷生產的鹽等也通過切通運到了鐮倉。據說從鐮倉·十二所光觸寺傳來的鹽嘗地藏原本就沿著金澤街道,說明了商人們的頻繁往來。江戶時代,各種鐮倉嚮導圖上有“金澤道切燈”、“繡球花切通”、“峠坂切通西·金澤道”等。明治上半年的舊照片中山頂的大切通上寫著茶店,佐藤善治郎著的《鐮倉大觀》(1902年)中也介紹了茶店。通過江戶時期,山麓的村民們反覆進行道路建設,切通入口附近還殘留著幾座供養塔。
切通在1956年(1956年)繞過切通的金澤鐮倉線開通之前作為縣道被利用,但是之後周圍的開發也沒有切斷道路,所以保留了往昔的樣子。
1969年(1969年),作為所謂的“鐮倉七口”、七切通之一,因為是表示鐮倉地勢和外部聯絡狀況的珍貴史跡,所以被指定為國家的史跡,之後在鐮倉市域的追加指定前後,2008年(2008年)追加指定了切通的周邊地區。
關於本頁的諮詢
教育委員會事務局總務部終身學習文化財產課
電話:045-671-3284
電話:045-671-3284
傳真:045-224-5863
頁面ID:595-95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