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橫濱市繁殖中心的飼養鳥類2
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4月1日
介紹霍奧阿卡特基、剛果、越南雉雞
霍奧阿卡特基Waldrapp Ibis
<學名> Geronticus eremita
全長70~80cm,身體是有綠色光澤的黑色,小雨覆蓋是青銅紫色,嘴和腳是紅色。隨著成長,頭部的羽毛脫落禿頂,頸羽也變長了。雄性比雌性稍大,但雌雄沒有明顯的外表差異。生活在小群比較乾燥的地區,以蝗蟲等小動物為誘餌。在高懸崖的岩石架上形成殖民地營巢,雌雄共同進行孵卵、育雛。離合器尺寸為2~4。雛鳥大約28日孵化,40~50天就離巢了。
到17世紀為止一直分布在歐洲,現在只生活在土耳其和摩洛哥等地,被指定為瀕危物種。在土耳其,東部靠近敘利亞邊境的Birecik只剩下55只,在摩洛哥的Souss-Massa國立公園等地只剩下220只左右,生活在阿爾及利亞的個體群被認為接近滅絕。
另一方面,在飼養下,以歐洲的動物園為首,世界上飼養了約1000只,一部分機關也在推進野生復歸計畫。
剛果孔子孔子孔子孔子孔雀
<學名> Afropavo congensis
剛果孔雀是只生活在非洲大陸中央部赤道附近、剛果共和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低地到海拔1200米的熱帶雨林中的孔雀的同類。
全長60cm~70cm,體重1100g~1500g,雌雄幾乎是同大。雄性有白色長長的冠羽,裸露的喉嚨的皮膚是紅色,從胸到下面是深紫色的羽毛覆蓋,上面是深綠色,尾羽的前端和中雨覆的前端有藍色的金屬光澤。沒有其他的孔雀、聖蘭、孔雀類可以看到的長而漂亮的羽毛,也沒有漂亮的眼珠花紋。雌性也不像雄性那麼長,但是有茶色的冠羽,喉嚨是紅色的,從胸到下面是茶色的羽毛覆蓋,背是有光澤的綠色。
白天主要生活在地上,晚上睡在樹上。吃果實、種子等各種各樣的植物、昆蟲等。
據說野生下沒有特別的繁殖期,繁殖受降雨狀況的影響。發情開始後,雄性豎起尾羽,展開白色的冠羽,一邊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一邊接近雌性求愛。巢是在地上或樹上建造的,1離合器會產2~3,最大會產6個雞蛋。抱卵只有雌性進行,雛在28日左右孵化。
育雛由雌雄協助進行。雛鳥從出生開始就有翅膀,出生後5天就可以慢慢飛了。雛開始是黃色和茶色的斑駁花紋,雖然不能區分雌雄,但是出生後3個月後羽毛就會變長,變成雌雄各自的羽色。
剛果孔雀發現於1936年,相對較新,在此之前孔雀的同類只分布在亞洲,人們相信不會在非洲生活,所以當時讓世界鳥類學家大吃一驚。當地很早就採取了法律保護措施,現在捕獲也是需要特別許可的稀少動物。美國從1949年開始,歐洲從1957年開始飼養,現在全世界大約飼養了100只。在統治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比利時皇家安特衛普動物園,管理剛果孔雀的國際血統登記,設立基金致力於在飼養下的保護。
在日本飼養的只有橫濱市繁殖中心。
越南雉雞Vetnamese Pheasant
<學名> Lophura hatinhensis
只分布在越南中部的安南山脈中部和北部非常有限的地區。
全長58~65cm,體重約1,100g。雄性全身是深紫色光澤的暗藍色,短有白色的冠羽。眼睛周圍是紅色的皮膚裸露出來,求愛的時候會把這個皮膚擴大。雌性全體呈褐色,下面、風切羽、尾羽呈黑色。眼睛周圍皮膚的裸露部是紅色的,但是不像雄性那麼大。另外,雄性的中央尾羽是白色的,和生活在同一安南山脈中部的小山葵(Lophuraedwardsi)區別開來,但是雌性沒有這個特徵,外表上不能和小山葵區別開來。
棲息地是海拔50~200米的再生林和常綠樹覆蓋的低地,喜歡植物茂盛的沿河地區,以種子、果實、昆蟲類等為誘餌。離合器尺寸為4~7個雞蛋,孵卵時間為21~22天。雛上面是茶褐色,臉和下面是淡黃色褐色。
以前被認為是kosanki的亞種和完全不同的獨立種,但是由於根據不足,最近作為kosanki的變異個體來對待。
由於棲息地的消失和狩獵壓力等原因,野生幾乎看不到,在國際自然保護聯合的紅名單中作為kosanke被指定為近滅絕物種(CR)。
關於本頁的諮詢
頁面ID:260-79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