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4月1日
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橫濱市繁殖中心飼養鳥類3
米佐戈伊・斯巴魯雷鳥・日本雷鳥・金翅雀的介紹
金翅雀的繁殖中心。
Mizogoi Japanase Night Heron
<學名> Gorsachius goisagi
是鷺科的鳥,為了繁殖在日本夏天飛來的候鳥。在日本以外的地方繁殖幾乎不為人知。據說越冬在菲律賓和台灣進行。
在日本,生活在丘陵和低山茂盛的樹林裡,吃小龍蝦、青蛙、魚類、昆蟲、蚯蚓等。身體上面是暗褐色,腹部是白底有黑褐色的豎班。這個腹部的豎班起到了保護色的作用,感到危險的話就伸長脖子,把嘴朝上,把腹部向對方擬態成樹枝。
以前橫濱的裡山也很普通地飛來,但是由於棲息地的減少數量減少,現在已經變成了罕見的鳥了。在IUCN的紅名單中被分類為EN(瀕危物種)。
在那之前,幾乎沒有長期飼養米佐哥伊的事例,但是在橫濱市的動物園,從2004年開始,從全國各地收集野生受傷保護的米佐哥伊,為了增加個體數量,一直致力於飼養下的繁殖。在繁殖中心,2015年世界上首次成功飼養了米佐戈伊,之後每年都在繁殖。為了保護這只鳥,以確立飼養繁殖技術為目標,繼續致力於飼養。
斯巴魯雷鳥Svalbard Rock Ptarmigan
<學名> Lagopus muta hyperboreus
岩雷鳥是生活在北極周邊的杜鵑和高山上的鳥,被分類為超過20個亞種。斯巴魯蝶是生活在挪威的斯巴魯群島和俄羅斯的佛蘭茨・約瑟夫群島的亞種。住在日本高山的日本雷鳥也是岩雷鳥的亞種之一。
斯巴魯蝶是岩雷鳥中分布在北方的大型亞種。羽毛起著保護色的作用,冬天全身白色,夏天變成黑褐色。食性主要是植物食,吃草葉、芽、莖等。
在繁殖中心,與環境省和國內的動物園合作致力於日本雷鳥的棲息地外保護,為此還飼養了近親的斯巴爾雷鳥,進行了與提高岩雷鳥飼養繁殖技術相關的各種調查。
日本雷鳥Japanese Rock Ptarmigan
<學名>Lagopus muta japonica
日本雷鳥是生活在本州中部高山地帶的岩雷鳥亞種。在岩雷鳥的亞種中分布在最南部,冰河期分布擴展到日本的岩雷鳥祖先,隨著之後的溫暖化,將棲息地轉移到氣溫低的高山上,一直活到現在。
日本雷鳥很好地適應日本高山的環境,吃高山植物的芽、葉、種子等,在偃松下築巢繁殖。另外,日本雷鳥不怎麼害怕人,這是外國亞種看不到的特徵。
近年來,隨著溫暖化的生活環境的變化,日本雷鳥的生存數量減少,在環境省製作的紅名單中被分類為瀕臨滅絕的IB類。為此,環境省制定了岩雷鳥保護增殖事業計畫,致力於保護,在棲息地外保護領域,環境省和日本動物園水族館協會、協會加盟園館正在共同努力。
繁殖中心也飼養了日本雷鳥,與飼養繁殖技術的提高相關的知識的集成,如何培育具備野生復歸資質的岩雷鳥等,與其他動物園共同進行調查。
金翅雀東洋Greenfinch
<學名>Carduelis sinica
正如其名所示,金翅雀是在河岸開闊地等低地開放的草地上常見的絲柏的一種。體長14cm左右和麻雀差不多大,其特徵是張開翅膀的話黑褐色的翅膀上黃色的條紋圖案很顯眼。
在神奈川縣內可以看到一年到頭,實際上全年都能看到的別名金翅雀(C.s.minor)的亞種,一到冬天就從堪察加半島等地看到了渥太華(C.s.kawarahiba)這兩個亞種為了越冬而渡過來。大皺紋比金翅雀大一圈,比黑色的金翅雀灰色味道更強,翅膀的灰白色部分更白等特徵。另外,在本州,大小和顏色在同一時期也能看到這些中間型的金翅雀,但是根據研究者的不同,將其分類為卡夫亞種。但是,這些亞種的遺傳差異很小,隨著向北移動身體變大,顏色變得更白,也就是所謂的地理上的輪廓(連續變異)。
Ogasawarakawarahiwa(學名:Carduelis kittlitzi)※本物種不飼養。
最初被認為是生活在小笠原諸島的金翅雀亞種,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這是106萬年前分岔的獨立種。生息數量不足200只,非常少,據說是日本最瀕臨滅絕的特有種。
為了支持當地的渥太華的保全活動,本中心根據(公社)日本動物園水族館協會(JAZA)的合作委託,通過近緣種金翅雀的試驗飼養,致力於弄清金翅雀的生態和確立飼養繁殖技術。
關於本頁的諮詢
橫濱市綠色環境局公園綠地部動物園課繁殖中心
電話:045-955-1911
電話:045-955-1911
傳真:045-955-1060
頁面ID:782-13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