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來水的諮詢,請到水道局客戶服務中心
電話:045-847-6262傳真:045-848-4281
※請注意不要打錯了
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最後更新日期2023年2月9日
英國工程師H.S.帕爾默
開港後,僅僅100戶左右的一寒村橫濱的人口日漸增加,市區急速發展。當時的居民為了尋求水而挖了井,但是橫濱填海擴建,所以沒有優質的水,大部分的井水都含有鹽分,不適合飲用水。為此,神奈川縣知事聘請了英國工程師亨利・斯賓塞・帕默擔任顧問,明治18年(1885)以相模川和道志川匯合處的三井(現在的相模原市綠區三井)為水源開始建設自來水,明治20年(1887)10月作為日本第一個近代自來水開始供水做了。
供水開始時沒有關於自來水的法律,自來水事業由神奈川縣運營。之後,明治22年(1889)4月實行市制後,橫濱市誕生,翌年明治23年(1890),日本首次制定了自來水相關法律的自來水條例。伴隨著這個,自來水事業由市町村經營,同年4月開始被移管到橫濱市,作為市營運營。
西谷淨水廠本館(1915年左右)
明治23年(1890年),自來水事業被移管到橫濱市,橫濱市的人口達到120000人(供水人口80000人),遠遠超過了當初的計畫(供水人口70000人),人口增加了。為了應對這個問題,明治30年(1897年)將取水地點移到了道志川,從明治31年(1898年)到明治34年(1901年)進行了第一次擴建工程,建造了川井淨水廠。之後隨著市區的擴大,人口也增加,以日俄戰爭為契機,工業用水的需求急劇增加,在接下來的第二次擴建工程中,西谷淨水廠於大正4年(1915年)完工。另外,大正5年(1916年)購買了山梨縣道志村的山林,為了維持水源道志川的水質,開始作為水源林進行管理和保全。
關東大地震央受災的鮑子取水奢侈
經過2次擴建工程,橫濱自來水應對增加的水需求,但是由於大正12年(1923年)9月1日襲擊關東地區的關東大地震,設施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震災發生後立即進行了搬運供水和應急恢復,之後開始了復興工程,致力於震災後的復興。另外,為了應對隨著復興供水量的增加,實施了漏水調查,推進了自來水使用量向全戶計量製的轉移等,節水對策也在進行中。
此外,由於昭和16年(1941年)開始的太平洋戰爭空襲,橫濱市再次遭受了巨大損失。戰爭結束時,供水人口從戰爭災害前的738000人減少到223000人,供水戶數也從156000戶銳減到48000戶,政府大樓和自來水設施等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失。
1961年左右的鶴峰淨水廠
隨著戰後產業發展,人口增加,洗衣機、自家用浴池、水洗廁所急速普及等生活水平提高,水需求也顯著增加。為了應對這個問題,相繼實施了從第5次擴建工程(1956年到1961年)到第8次擴建工程(1971年到1980年),鶴峰淨水廠和小雀淨水廠的建設,以及西谷淨水廠的增強。同時還開發了相模水庫和城山水庫等新的水源。
宮瀨水庫全景
經過8次的擴建工程以及平成13年(2001年)宮之瀨水庫的正式運轉,完善了將來能夠穩定供水的水源和設施。並且,經過擴展時代整備的設施等以“維持管理”為中心的時代,現在更新老化的設施和應對大規模地震的抗震化,隨著水需求的減少,自來水設施規模的合理化等,“更新·再構築”的重要性正在提高。
平成26年(2014年),將市內歷史最悠久的川井淨水廠重新建設成利用自然能源的國內最大規模的膜過濾方式的淨水廠,廢止了鶴峰淨水廠。另外,現在正在進行西谷淨水廠的再整備。
橫濱自來水今後也將每天適當地進行市內3個淨水廠和約9300公里的水管等設施的維護管理,24小時365天安全優質的水穩定地送到客人手中。
電話:045-847-6262傳真:045-848-4281
※請注意不要打錯了
頁面ID:279-16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