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去南吧! 橫濱港的歷史(1)
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7月31日
橫濱港的歷史(變遷圖、年表、面向普通人)
開港~文明開化
市制施行~關東大地震
震災復興~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後~高度經濟成長期
集裝箱時代~現在
1.開港~文明開化
1859年~1888年
1859年~明治21年
1853年7月(嘉永6年6月),美國的佩里提督率領四艘船來到浦賀,強烈要求改變日本的閉關鎖國政策,開港口。
東印度艦隊
司令長官馬修-卡布雷斯-佩里
(繪有倫敦新聞,1853年5月7日)
(橫濱開港資料館收藏)
在那之前,日本除了荷蘭等極少數國家外,長期以來都沒有和外國進行交流,但下一年的1854年3月(1854年3月),幕府簽訂了《日美友好條約》(神奈川條約),之後於1858年7月(1858年和英國簽訂了《友好條約》。
(橫濱南和博物館收藏)
並且,1859年7月1日(1859年6月2日),神奈川、長崎、箱館(函館)開港,允許與外國自由貿易。
不過,在日美修好通商條約談判的時候,美國總領事哈裡斯所看到的開港地中,雖然沒有神奈川和橫濱的名字,但是幕府向哈裡斯提出了神奈川開港的提案,這是與日美友好條約有著淵源的地方,而且“在離江戶最近的港口,江戶被外國的時候一定會接受這個提案。
但是,哈裡斯考慮的神奈川是現在的神奈川區東神奈川附近的神奈川宿,另一方面,幕府考慮橫濱。作為幕府,為了遠離外國人和日本人,避開交通頻繁的東海道的驛站作為開港場,強烈主張橫濱的開港,單方面在橫濱建立了開港場。
當時的橫濱是幾乎沒有港口設施的小漁村,開港後,在現在的大先生橋的根部附近建造了兩個碼頭。
因為船不能直接掛在碼頭上,所以停泊在海上,被稱為“梯子”和“輪艇”的小船在陸地之間往返,運送了行李和人。
※年代、歲月到1872年(1872年)為止的()書寫,根據陰歷。
“這個時代的主要進口商品”
棉織品
“這個時代的主要出口產品”
生絲
茶
關於本頁的諮詢
頁面ID:577-57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