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7月31日
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去南吧! 橫濱港的歷史(4)
橫濱港的歷史(面向普通人)
開港~文明開化
市制施行~關東大地震
震災復興~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後~高度經濟成長期
集裝箱時代~現在
4.戰後~高度經濟成長期
1946年至1973年
1946年~昭和48年
1945年(1945年)戰爭結束後的橫濱港,走上了特別艱苦的道路。
以美國為中心的聯合國軍接收了大部分港口設施,軍隊以外的港口的工作暫時完全停止了。
民間貿易在戰爭結束後也中止了,但是從1949年(1949年)開始重新開始,按照高島、山內、大先生橋、新港的順序,接二連三地返還了碼頭設施。
但是,瑞穗碼頭和新港碼頭的一部分等,現在也由美軍管理。
1951年(1951年),此前國家進行的管理港口的工作,由於制定了港灣法這一法律,轉移到了各個地方,橫濱港由橫濱市管理,成為了港口管理者。
貿易重新開始後,與海外的交易逐漸頻繁,港口起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957年(1957年)左右,在橫濱港,外國貿易額、入港船只數量、處理貨物量等全部都超過了戰前的記錄。
橫濱市為了應對不斷增加的入港船只和處理貨物,制定了新的港口計畫,繼續修建碼頭等各種設施,1963年(1963年),出田町河豚頭和山下埠頭 山下碼頭,1970年(1970年)本牧河豚頭的一部分完成,1971年(1971年)開始整修。
另外,隨著重化學工業的發展,京浜工業地帶也擴大了,其周圍地區也開始建工廠,昭和30年代,以大黑町地區的海面為首,根岸灣被填埋,臨海工業用地完成,橫濱港的工業港化也在進行中。
而且,由於工廠在住宅區混合,環境惡化,作為工廠的遷移地,金澤地區建造了填埋地。
另外,1964年(1964年),以東京奧運會為契機,在大桟橋埠頭 大棧橋碼頭修建了客船用的設施。
“這個時代的主要進口商品”
有色金屬
石油
“這個時代的主要出口產品”
鐵綱
汽車
關於本頁的諮詢
頁面ID:763-398-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