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中區的町名及其歷程(行之町名)

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7月16日

登載了從“たちと”開始的町名的由來和設置年月日。
出處《橫濱的町名》橫濱市市民局(1996年12月發行)、橫濱市町名沿革雜誌(1939年發行)、橫濱市報

瀧之上

設置於1933年4月1日。
1933年由根岸町的一部分新設的城鎮。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根岸村,1901年編入橫濱市成為根岸町。町名是從位於根岸町的白瀑布不動堂(磯子區上町的明王山不動院寶積寺的境外佛堂)旁邊流下來的瀑布,町名是在白瀑布不動堂上命名的。

竹之丸

設置於1933年4月1日。
1933年由根岸町的一部新設的城鎮。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根岸村,1901年編入橫濱市成為根岸町。町名取了字名。在地名研究中,“丸”的意思是“丘、小山”。

立野

設置於1933年4月1日。
1933年由根岸町、北方町的各部分新設的城鎮。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根岸村,1901年編入橫濱市成為根岸町。町名取了字名。《新篇武藏風土記稿》的《根岸村》一項中有“在立野東北部”的記錄。在地名研究中,“タテ”表示“面臨低地的丘陵邊緣”、“台地等變高的地方”等意思。另外,“タテノ”被稱為“村落等共有的山林、原野”的意思地名。

千歲町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1874年7月,在吉田新田的填埋地新設了千歲町字1丁目到3丁目。1882年1月只將千歲町字3丁目的西側編入永樂町字1丁目(現在的南區)。

千鳥町

設置於1965年1月13日。
1965年,隨著根岸町、間門町等地的填埋而新設的城鎮。町名是與相鄰的磯子區鳳町對應而命名的。

富翁町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1870年在吉田新田的填埋地新設了長者町字1丁目到4丁目。《橫濱沿革雜誌》1870年6月的一項中有“以吉田新田的中家屋聯接為特富翁,加上福富之兩町名”的記錄。隨著1928年9月1日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實施,從蓬萊町、梅枝町、福富町、末吉町、若竹町、熱鬧町、久方町、足曳町、雲井町、若葉町設置了字5丁目到9丁目的區域。町名是為了慶祝吉利而命名的。也有說法認為是從町內祭祀的富翁稻荷中采到了“富翁”。在《新篇武藏風土記稿》的《吉田新田》一項中有“稻荷社除地,同一方,持同”的記錄。町有1丁目到9丁目的字區域。

千代崎町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古時候叫久良岐郡北方村,1873年在街道整齊的地方新設了千代崎町字1丁目、2丁目。隨著1928年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實施,從千代崎町通開始將北方町字竹之花全部定為區域,新設了千代崎町字3丁目、4丁目。町有1丁目到4丁目的字區域。

冢越

設置於1933年4月1日。
1933年由根岸町的一部分新設的城鎮。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根岸村,1901年編入橫濱市時,是根岸町。町名取了字名。在地名研究中,“ツカ”是指“盛有山丘和泥土的地形”,“越”是指“懸崖、山腳”。

月岡町

1876年2月設置。
1935年廢止。
將戶部村的一部分與太田村的一部分分割設置。1935年7月1日町界町名整理時被廢止,編入西區老松町。

寺久保

設置於1933年4月1日。
1933年由根岸町的一部分新設的城鎮。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根岸村,1901年編入橫濱市時,是根岸町。町名取了字名。在地名研究中,“陽臺”是指“平坦的入谷地形”。

常盤町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慶應3年(1867年)3月填埋了久良岐郡太田屋新田的沼澤地,1871年新設了常盤町。1873年3月燒毀相生町以南,1873年5月廢止了新浜町、若松町、綠町、高砂町、小船町、駒形町,將相生町、尾上町、住吉町、常盤町、真砂町、港口町東西直線,常盤町從字1丁目到6丁目設置。1928年9月1日進行了土地區劃整理,將常盤町通通過尾上町、住吉町延長到大江橋河岸。町名是從謠曲“缽之木”中取出來的,但不是“常磐”而是“常盤”。町有1丁目到6丁目的字區域。

豐浦町

設置於1967年11月10日。
隨著1967年本牧元町地處的填埋而新設的城鎮。町名原本是海面,所以選擇了“浦”,為了祈求將來的繁榮,命名為“豐浦”。

關於本頁的諮詢

中區總務部區政推進課

電話:045-224-8123

電話:045-224-8123

傳真:045-224-8214

電子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回到上一頁

頁面ID:873-65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