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濱市首頁
- 中區首頁
- 區的介紹
- 中區的概要
- 中區的町名及其亞由美
- 中區的町名及其歷程(是行之町名)
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中區的町名及其歷程(是行之町名)
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7月16日
登載了從“はひふへほ”開始的町名的由來和設置年月日。
出處《橫濱的町名》橫濱市市民局(1996年12月發行)、橫濱市町名沿革雜誌(1939年發行)、橫濱市報
- 羽衣町
- 初音町
- 花咲町
- 英町
- 萬代町
- 久方町
- 日出町
- 福島町
- 福富町
- 福富町仲通
- 福富町西通
- 福富町東通
- 富士見町
- 不老町
- 弁天通
- 蓬萊町
- 本鄉町
- 本町
- 本牧町
- 本牧荒井
- 本牧大裡町
- 本牧三之谷
- 本牧十二天
- 本牧原
- 本牧夫頭
- 本牧間門
- 本牧滿坂
- 本牧綠丘
- 本牧宮原
- 本牧元町
- 本牧和田
羽衣町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古時候是久良岐郡吉田新田內,到1869年為止被稱為姿見町裡。1869年8月新設了羽衣町字1丁目到3丁目。隨著1928年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實施,姿見町、蓬萊町、梅枝町的一部分與浪花町合併。町名因遷座洲幹弁天的嚴島神社而選擇了與天女有關的“羽衣”。有謠曲《羽衣》。町有1丁目到3丁目的字區域。
初音町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古時候叫久良岐郡太田村,1871年在街道整齊的地方新設了初音町字1丁目到4丁目。1928年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施行之後,將字4丁目的區域編入前裡町,編入黃金町、三春町的各一部分。町名取了佳名。町有1丁目到3丁目的字區域。
花咲町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花咲町的地區是1864年(1864年)填埋野毛山下的海岸建造煤炭倉庫的地方,明治3年到5年拆除倉庫,1872年11月新設了花咲町字1丁目到12丁目。隨著1928年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實施,花咲町字1丁目延長至綠橋,廢止福島町,改為花咲町字2丁目,以戶部橋際為界,改為花咲町字7丁目,花咲町字8丁目至12丁目。町名因流經町前的櫻木川(後來改名為櫻川,之後被填埋)而取了佳名。花咲町1丁目到3丁目的字區域屬於中區,花咲町4丁目到7丁目的字區域屬於西區。
英町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古時候叫久良岐郡太田村,1871年在街道整齊的地方新設了英町字1丁目到4丁目。1928年9月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施行之後,將字3丁目編入前裡町、西中町,編入霞町的一部分。町名從淮南子的「清水有黃金龍淵有玉英(清水有黃金,龍淵有玉英)」取「英」。與“清水町(廢町)”、“黃金町”相對。
萬代町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古時候是久良岐郡吉田新田的南第一個沼澤地,1873年4月用開鑿挖割川的泥沙填埋,與不老町、翁町、扇町、壽町、松影町等一起新設了萬代町。町名取了佳名。町有1丁目到3丁目的字區域。
久方町
設置於1873年11月。
1928年廢止。
設置在吉田新田填埋地內。1928年9月1日町界町名整理時廢止。
現在的中區伊勢佐木町4丁目、長者町6丁目、曙町1、2丁目的一部分。
日出町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這個地區被填埋在江戶時代的寶曆年間(1751~1763),被稱為久良岐郡太田村,是1859年(1859年)橫濱開港時,被命令警備橫濱的越前福井藩主松平越前守茂昭設置越前陣屋(太田陣屋)的地方。之後,成為陸軍用地,1871年9月在街道整齊的地方新設了日出町字1丁目到3丁目。隨著1928年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實施,廢除了字3丁目。町名取了佳名。町有1丁目和2丁目的字區域。
福島町
1872年5月設置。
1928年廢止。
設置在福島長兵衛的填埋地。取了那個姓作為町名。1928年9月1日町界町名整理時廢止。現在的中區花咲町2丁目的一部分。
福富町
1870年6月設立。
1928年廢止。
在吉田新田內房屋連成的地方新設。現在的中區福富町東通、同西通之地。1928年9月1日整理町界町名時,將其分成3個町(福富町仲通、同東通、同西通),廢止福富町。
福富町仲通
設置於1928年9月1日。
隨著1928年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實施,福富町字2丁目、富翁町的各一部分新設的町。古時候是久良岐郡吉田新田內、勇吉新田、加島新田,1870年在街道整齊的地方設置了福富町字1丁目到3丁目。町名為了慶祝吉利而取了佳名。
福富町西通
設置於1928年9月1日。
隨著1928年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實施,從福富町字3丁目新設的町。古時候是久良岐郡吉田新田內、勇吉新田、加島新田,1870年在街道整齊的地方設置了福富町字1丁目到3丁目。町名為了慶祝吉利而取了佳名。
福富町東通
設置於1928年9月1日。
隨著1928年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實施,福富町字1丁目、富翁町的各一部分新設的町。古時候是久良岐郡吉田新田內、勇吉新田、加島新田,1870年在街道整齊的地方設置了福富町字1丁目到3丁目。町名為了慶祝吉利而取了佳名。
富士見町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原本是久良岐郡吉田新田內,明治5、6年左右新設了富士見町字1丁目到5丁目。1882年將富士見町字3丁目編入永樂町,將富士見町字4丁目、5丁目編入真金町,富士見町為字1丁目、2丁目。町名取了佳名。
不老町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1873年4月填埋了吉田新田的沼澤地,新設了不老町字1丁目到3丁目。町名因被稱為“不老不死”之地的靈山蓬萊而取佳名。小泉八雲在《Glimpses of不熟悉Japan.》的《At the Market of the Dead.》中介紹了不老町為“the Street Everrant.”。町有1丁目到3丁目的字區域。
弁天通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橫濱村,1859年(1859年)橫濱開港之際,新設了弁天通字2丁目到5丁目。1871年4月變更丁目的數法,以神奈川縣廳為起點,從字1丁目到6丁目設置。町名是通往洲幹弁天社一條直線的道路,因此得名。町有1丁目到6丁目的字區域。
蓬萊町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1873年在羽衣町背面的填埋地新設了蓬萊町字1丁目到4丁目。1928年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實施後,將蓬萊町字4丁目放入長者町字5丁目,編入羽衣町字1丁目、2丁目的一部分。町名因被稱為長生不老之地的靈山蓬萊而取佳名。町有1丁目到3丁目的字區域。
本鄉町
設置於1928年9月1日。
1928年從本牧町的一部分新設的城鎮。設置本鄉町字1丁目、2丁目,之後,1933年設置本鄉町字3丁目。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本牧本鄉村,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與北方村合併成為本牧村,1901年編入橫濱市時,成為本牧町。町名取舊村名。在地名研究中,“本鄉”是指對“枝鄉、出鄉、出村”的“本鄉”。町有1丁目到3丁目的字區域。
本町
設置於1889年4月1日。
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編入橫濱市的町。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橫濱村,1859年(1859)6月2日橫濱開港時,新設了本町字1丁目到5丁目。1871年4月以神奈川縣廳為起點變更了丁目的數法,從字1丁目到6丁目設置了。町名是以橫濱町的正中央命名的。町有1丁目到6丁目的字區域。
本牧町
設置於1901年4月1日。
1901年編入橫濱市時,由久良岐郡本牧村大字本鄉新設的城鎮。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本牧本鄉村,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成為本牧村大字本牧本鄉。1933年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實施後,廢除舊字名,設置本牧町字1丁目到4丁目,在舊本牧町的區域設置本牧荒井、本牧滿坂、本牧綠丘、本牧元町、本牧大裡町、本牧三之谷、間門町、本牧和田、本鄉町、本牧十二天。《橫濱文書》中的《北條氏康禁止(1545年・1545年)》中有《本牧鄉》的記錄。“本牧”有寫著“本目”的記錄,從地形上看也沒有和牧場的關係。町有1丁目和2丁目的字區域。
本牧荒井
設置於1933年4月1日。
隨著1933年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實施,本牧町、根岸町的各一部分新設的町。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本牧本鄉村,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與北方村合併成為本牧村,1901年編入橫濱市時,成為本牧町。町名取了字名。在地名研究中,“對準”是指“新居、新村”。
本牧大裡町
設置於1933年4月1日。
1933年從本牧町的一部分新設的城鎮。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本牧本鄉村,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成為本牧村,1901年編入橫濱市時,成為本牧町。町名從字名“大谷戶”和“下裡”取了“大”和“裡”。
本牧三之谷
設置於1933年4月1日。
1933年從本牧町的一部分新設的城鎮。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本牧本鄉村,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成為本牧村,1901年編入橫濱市時,成為本牧町。町名取了字名。本牧村有一之谷、二之谷、三之谷的谷戶。另外,三溪園的“三溪”是創立者原富太郎的號,意思是“さんのた”。
本牧十二天
設置於1933年4月1日。
1933年從本牧町的一部分新設的城鎮。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本牧本鄉村,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成為本牧村,1901年編入橫濱市時,成為本牧町。1986年7月21日實行住宅標識,編入了小港町、錦町的各一部分。町名取了字名。町名“十二天”是在魚網中出現十二天神體,因祭祀它的本牧村的鎮守十二天(本牧神社)而命名的。
本牧原
設置於1986年7月21日。
隨著1986年的住所表示實施,錦町、本牧三之谷、本牧十二天、本牧町、本牧元町、本牧和田的各一部分新設的町。町名在字名上冠以「本牧」。
本牧ふ頭
設置於1968年8月31日。
隨著1968年錦町地區的填埋而新設的城鎮。之後,經過數十次填埋地的編入成為現在的町區域。町名是因為這個填埋地被稱為“本牧河豚”而命名的。
本牧間門
設置於1994年9月26日。
隨著1994年的住宅表示實施,從真正的三之谷、間門町的各一部分新設的城鎮。町名根據當地的要求,在從前的町名“間門町”冠上了“本牧”。間門町隨著1933年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實施,從本牧町、根岸町的各一部分新設,町名取本鄉村的小名。柳田國男的“マカド”是由阿伊努語的マカ(打開、打開)和ト(湖水)兩個詞組成的。在其他地名研究中,“馬卡多”意味著“懸崖等陡坡地”。
本牧滿坂
設置於1933年4月1日。
1933年從本牧町的一部分新設的城鎮。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本牧本鄉村,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成為本牧村,1901年編入橫濱市時,成為本牧町。町名取了字名。在地名研究中,“曼扎卡”的意思是“懸崖的谷戶”。
本牧綠丘
設置於1933年4月1日。
隨著1933年的町界町名地番整理實施,本牧町、根岸町的各一部分新設的町。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本牧本鄉村,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與北方村合併成為本牧村,1901年編入橫濱市時,成為本牧町。町名是這個地區丘陵多,因為是添加綠葉風光的地方,所以取佳名命名的。
本牧宮原
設置於1986年7月21日。
隨著1986年的住宅表示實施,從小港町、本牧十二天、本牧町的各一部分新設的城鎮。町名在字名上冠以「本牧」。
本牧元町
設置於1933年4月1日。
1933年從本牧町的一部分新設的城鎮。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本牧本鄉村,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成為本牧村,1901年編入橫濱市時,成為本牧町。昭和40年代編入了4次填埋地。町名因為這個地區是本牧本鄉村的中心,所以命名為“元町”。
本牧和田
設置於1933年4月1日。
1933年從本牧町的一部分新設的城鎮。古時候叫久良岐郡本牧本鄉村,1889年實行市町村制時,成為本牧村,1901年編入橫濱市時,成為本牧町。隨著1986年7月21日的住所表示實施,本牧荒井、本牧三之谷、本牧町、間門町的各一部分編入。町名取了字名。在地名研究中,“和田”是指“河的曲流部等稍寬的圓潤的平地”,不需要那裡是田。
關於本頁的諮詢
頁面ID:425-8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