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好的醫療機構的治療方法
最後更新日期2021年7月8日
為了推進醫療安全,醫療機構及其從事人員和患者需要共享資訊,心連心,在信賴和合作下實施醫療。那麼,以怎樣的心理準備接受醫療比較好呢,集中重點舉幾個例子吧。
具體告訴我們病的症狀吧。
- 具體告訴醫生“從什麼時候開始”“哪裡”“怎麼”身體不舒服吧。
- 請告訴我至今為止患過的大病、現在正在服用的藥的名字、過去的副作用等。
- 想傳達的內容和想問的事情,簡單地做筆記吧。
我們來聽聽您今後的前景吧。
- 今後,我們來聽聽需要什麼樣的檢查和治療吧。
- 除此之外,關於醫療費的事情和治療期間的目標等重要的事情要記下來。
對診斷感到不安的時候......
- 症狀不好等,如果對醫生的診斷有疑問或不安的地方,就好好地說出來吧。
- 不和醫生商量而一個接一個地改變醫療機構,對醫療機構和患者雙方來說都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將治療恢復到開端,再加上多餘的醫療費。
症狀是否變好的經過也告訴醫生吧。
- 症狀變好的時候,不要自己判斷停止服藥,不要中斷醫院,要向醫生傳達“變好了”,確認今後的治療方針。
出現在意的症狀時,首先去診療所(經常就診的醫生)
- 如果出現生病或在意的症狀,首先去附近的診療所(經常就診的醫生)就診,根據需要寫介紹信,請介紹合適的醫療機構。
- 醫療機構由“醫院”和“診療所(經常就診的醫生)”分擔功能。在沒有介紹信的狀態下去大醫院就診的話,原則上會產生患者負擔,所以要注意。
醫療費自己檢查吧。
- 受診的時候,用收據和清單確認醫療費,如果有疑問的話,去醫療機構詢問吧。
(從2010年4月開始,對於導入了招待電子計算機系統的保險醫療機構等,除非有“正當理由”,否則在交付收據時必須無償交付能夠知道個別計算專案的明細表。)
讓我們來確認一下平時就很好的醫療方法吧。
- 為了接受治療,加深對自己疾病的理解,主動參加治療吧。
- 醫療是由醫療機構和患者雙方的信賴關係構成的。好好溝通,掌握巧妙的醫療方法吧。
(厚生勞動省的官方網站隨時發布關於好的醫療方法的資訊。)
關於本頁的諮詢
頁面ID:534-11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