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經冢山的太子堂和東福寺
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12月12日
港南區的民間故事
經冢山的太子堂和東福寺笹下
笹下的東福寺是這一帶最古老的寺廟。很久以前,從京都的比睿山來的一個和尚背上放著一尊叫藥師的佛像,遠道而來地來到這裡,開了一座小佛堂,這就是寺廟的起源。
但是有一次,寺廟裡的咬人掉了,全部燒光了。因為是一個非常貧困的村子,所以一直沒有重建,一直保持著原狀。有一次,又有一個叫密嚴的和尚來到這裡,看到荒蕪的佛堂,嚇了一跳,馬上建了佛堂,供奉了藥師。
鐮倉時代,一個叫親鸞上人的好和尚來到這裡的時候,三月也在東福寺停留,在村子裡到處走。然後,不知什麼時候,這個寺廟就被稱為三月院了。
有一次,親鸞上人的夢想中出現了聖德太子,告訴他附近的經冢山有自己製作的太子像。
上人馬上去山裡,試著挖一下夢中的地方,發現和夢中出現的東西一模一樣的太子像,從土裡出現了。據說上人非常高興,把那個太子像收進了寺廟裡。
之後,這個太子像是由村裡的人們親手建造的佛堂,被收納在那裡。然後,被稱為經冢山的太子堂,受到了重視。
另外,收住這片土地的名叫間宮豐前守信元的老爺知道了這個太子像,並請求他非常尊重,保護村子。但是,經冢山的太子堂在江戶時代因火災而被燒毀,太子像被供奉在寺廟裡,現在回到了原來的經冢山。
在太子像被暫時轉移的東福寺庭院的角落裡,一只不看、不說、不聽的三只猴子靜靜地凝視著這裡。這是江戶時代建造的,在這附近是最古老的。
另外,也有一進入山門就很少見的花冢。這一帶從明治到大正時代,被稱為橫濱的花產地,經常能看到用花籃做生意的風景。
這個花冢是村裡人懷著感謝花精的心情而製作的。
咨詢
這是收錄在《故鄉港南的古代故事50話》中的故事。
各民間故事僅限於非營利目的的情況,原則上可以自由使用。
關於內容,請諮詢港南歷史協會。
港南歷史協會主頁(外部網站)
關於本頁的諮詢
頁面ID:309-44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