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第13回:菅澤町小史(之三)

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7月9日

海岸填海造地和進入工廠

鐵路開通

1868年(1868年)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響應大政奉還,建立了新的明治政府,持續了約2個世紀半的德川幕府封建體制在這裡崩潰了。明治維新之前,1860年(1860年),橫濱開港,長時間的閉關鎖國宣告結束,近代化,國際化的浪潮一個勁地湧向菅澤村。
明治政府早在1870年(1870年)開始建設東京新橋、橫濱之間的鐵路,1872年(1872年)5月7日品川、橫濱之間開通,開始臨時營業,9月12日新橋、橫濱之間通通,鶴見站也開業了。據說沿線的人們用好奇的目光注視著冒著黑煙強有力地奔跑著的英國製造的陸蒸氣。由於鐵路開通,江戶時代的大往返東海道變得冷清,川崎宿等地也失去了傳馬制度,作為旅館消失了。另一方面,作為一寒村的橫濱村隨著開港,外國的商社鱗次櫛比,成為了為生絲出口而沸騰的日本最有活力的城市。
純農村的菅澤村雖然與這些事件沒有直接關係,但也出現了製作西洋蔬菜、水果(梨、桃子)等的家庭,給除了大米以外沒有其他賣的東西的地方提供了現金收入的恩惠。

淺野總一郎填埋

小田、下新田(現在的淺野町)、潮田的海岸由當地有勢力的人已經從幕末時期開始進行了開發(填海)。但是,淺灘幾乎都是以前的樣子,是魚、貝類、海藻類等好的漁場。
實業家淺野總一郎於1896年(1896年)視察了歐美,知道了巨大的工業地帶集中在臨海填埋地這一事實,回國後,自己實地調查了神奈川和東京之間的海岸,判斷小田、潮田衝的海岸是理想的適合地,與金融界的安田善次郎合作,1912年(1912年)開始填埋工程。雖然經歷了波折,但1913年(1913年)從英國購買了最新式的電動三明治泵船,開始了正式的填埋工程,1922年(1922年)竣工。在這片土地上,旭硝子、淺野水泥、日本鋼管制鐵所、淺野造船製鐵所、日本鋼管鶴見造船廠、芝浦製作所(現東芝)、標準石油、瑞森石油、三井物產石油等有實力的企業紛紛進駐,成為京浜工業地帶的核心。
另一方面,以農民菅澤為首的這個地區的人們,一邊從事農業一邊從事這些工廠的建設工程,獲得了農業無論如何也得不到的現金收入。據去芝浦製作所建設現場工作的菅澤的人們說,這個工廠是以美國的GE公司為原型,當時東洋第一的最先進的工廠。據說當時在日本建造這樣的工廠的建設公司很少,美國的建設公司承包,來了很多美國工程師和現場監督。我父親的朋友雖然只上國小,但在美國人的指揮下工作的時候學會了英語,得到了美國人導演的信譽,站在了翻譯兼導演的立場上,休息日美國人導演來菅澤家玩。
工廠建成後當然需要在那裡工作的人。這個地區的人們也有很多人停止了農業,或者作為現在所說的兼職農戶開始了工廠工作。現在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對於自江戶時代以來,一年四季都穿著簡陋的衣服在田地裡爬行,忙於辛苦的勞動,卻沒能吃到自己種的大米的零星的農民來說,在工廠工作拿工資是很辛苦的事情,是一件很大的變革。另外,從全國各地在工廠工作的人、承包、進出購買物品的業者等相關人員聚集在一起,特別是以靠近工廠的潮田地區為中心,住宅的建設不斷推進,商店街也呈現出盛況。與潮田相鄰的菅澤也漸漸地填埋了水田,建造了住宅,商店街也建成了,從農村變成了都市。擁有廣闊土地的農民也漸漸停止了農民,作為宅地出租或建造出租房屋,成為了資產家。與現在的大城市郊外發生的現象相同(參照圖8)。


川、運河的開鑿和京町、平安町的誕生

現在平安町和旁邊的京町的道路像棋盤一樣整齊地整修著。這實際上是由大正末期完成的川崎運河的開鑿和伴隨著工廠用地、住宅用地的建成而成的。
從戰前開始住在這個地區的人就知道了,現在京浜網球俱樂部的網球場,還有北側和南側的公寓,日東綠道,入船公園,從入船橋到南的線有運河。這條運河通過京浜電鐵(京浜急行),從大正8年到11年作為沿線開發的一環,在小田和菅澤的交界處開鑿運河,用砂土填埋兩岸,建成了25萬坪的工業用土地。橫濱橡膠、京三製作所等工廠進入了市場,但與當時的經濟不景氣重疊,工廠用地無法售罄,剩下的作為宅地,整備道路,分開出售的就是現在的平安町和京町的街道。
小田、潮田衝的填埋完成後,與大工廠相繼建的時期重合,菅澤耕地的主要部分消失了,一口氣從農村變成了都市(雖說如此也住宅地)。當時的收購價格是每坪1日圓30錢到1日圓50錢,京浜電鐵作為用地30萬坪(包括京町)的收購費計入了39萬日圓。我就讀的平安國小班級裡有幾個平安町的朋友。我去過購買初期分售地的人們的子弟們的家玩,但是房子和在百坪左右的時尚西式房子裡菅澤附近的農家風格的家和長屋林立的風景氣氛不同。
住的人大多是從東京來的,初期的時候有名的歌舞伎演員、畫家、大企業的白領等社會上高水平的人很多。如果是現在的話,就像田園都市線沿線的分售地了嗎?但是之後由於工廠的煙、周邊環境惡化等原因,這些人漸漸離開了。另外,這條運河初期也通過了船,雖然被利用了,但結果作為運河不怎麼被利用,從昭和16年左右開始被日本鋼管的礦渣填埋並消失了(參照圖9)。

從村子到城鎮

菅澤町現在在行政區劃上是橫濱市鶴見區菅澤町,但是無論哪個城市都有歷史和變遷,菅澤町也經過了幾次變遷,變成了現在的形式。

◆江戶時代→1868年/武藏國橘樹郡菅澤村
菅澤村的地名是從江戶時代初期就存在的。
◆1868年-明治22年3月末/神奈川縣橘樹郡菅澤村
明治維新後,這個地方從武藏國變成了神奈川縣。
◆1889年4月1日→1923年3月末/神奈川縣橘樹郡町田村

明治政府隨著市町村制的制定,合併了幾個村子,江崎村、矢向村、市場村、菅澤村、潮田村、小野新田成為了町田村。這件事之後菅澤村等被編入橫濱市。另外,以菅澤村為首的各村都是町田村的大字。

◆1923年4月1日→1925年3月末/神奈川縣橘樹郡潮田町
町制被改稱為潮田町,各村的舊村名成為大字。
關東大地震發生的時候是潮田町。
◆1925年4月1日→1927年3月末/神奈川縣橘樹郡鶴見町
潮田町、鶴見町根據各種各樣的理由判斷合併是上策,合併後與鶴見町
是的。特別是聯合推進鶴見川水災對策,針對上水道及大地震的復興事業計畫
那麼,就更加努力了。
◆1927年4月1日/神奈川縣橫濱市鶴見區菅澤町
編入橫濱市,同年10月1日實施區政,直至現在。

編入橫濱市,之後實行區製,成為現在的名稱。這是因為開港以來持續發展的橫濱市為了進一步擴大港口,需要鶴見海岸地區,為了作為工業都市發展,需要鶴見臨海地區背脊平坦的土地。雖然也有反對與橫濱市合併的運動,但在波折之後實現了。據悉,此次編入時鶴見方面認為,與其單獨進行花費巨額費用的自來水事業,不如在橫濱市進行更有利。
由於這個編入,江戶時代以來,川崎分的鶴見川左岸的潮田、菅澤、市場、江崎、矢向本來是川崎市也沒什麼不可思議的地區,但是變成了橫濱市。

菅澤町(村)使用的商號・愛稱

直到戰前,當地人大多用商號稱呼彼此的家。與其說是商號,不如說是愛稱比較合適。以前整個村子都是農民,村落命運共同體,所以一般認為是親切地用商號、愛稱來稱呼的。現在只有隱居屋被用作漂亮的商號,其他幾乎沒有使用。總有一天會被遺忘並消滅的命運。請允許我帶著愛惜來介紹一部分。

東(之家)、西(之家)、南(之家)、北(之家)、隱居、老屋、寺前(寺前、泰蘭梅)、平兵衛東

喬德森・對面的家、二座山・鬱辛雅・店・盡(的家)・はちえむ

(八右衛門)・康喬先生・德先生・銅金先生

※屋號・愛稱的“家”讀作“家”。

填埋於工業地帶的圖
圖8:填埋工業地帶・鶴見區史

川崎運河和京町、平安町的分售地圖
圖9:川崎運河和京町、平安町的分售地

關於本頁的諮詢

鶴見區總務部區政推進課

電話:045-510-1680

電話:045-510-1680

傳真:045-510-1891

電子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回到上一頁

頁面ID:333-533-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