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第16回:三池的歌碑
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7月9日
三池的碑
歌碑有一座三池。三池以前還是灌溉用水的蓄水池,是一部講述水的恩惠的作品吧。關於作者藤原增之部,不詳細說明這部傳說。背面是由“1843年(1843)癸卯春三月、上末吉村”的人們建造的。旁邊有一個解讀萬葉假名草書體的指示牌。
上末吉村以前是一個村子,據說從江戶時代的承應(1652~1654)到元祿(1688~1703)之間分成了上和下兩個村子。這個三池也是上末吉村中代官支配的天領。從江戶日本橋出發,行程六裡(24公里)西南連綿不絕,東北是平地,田地相半。鶴見川流經村子的東北。鶴見川流道的坡度很慢。引水的話,滿潮時海水有可能逆流。因此,下游的村莊設置了溜井,灌溉了農田。
縣立三池公園
《武藏風土記稿》上末吉村的一條中寫著“溜井村的西駒岡村之境,廣撒五尺(五丁)餘水引水,是莫公約修造的理論”。這個蓄井是指以前的灌溉用水三池吧。
從1833年(1833年)到7年,關東地區一帶持續著巨大的歉收,農民的苦惱達到了極致。在那之後七年後的1843年終於擺脫困境的上末吉村,農民們建造了值得紀念的歌碑。歌碑傳達了三池的水是多麼的惠之水。
鶴見歷史會/大熊司
鶴見區文化協會“鶴翔”
※因為沒有字型
表示藤原增之部。
關於本頁的諮詢
頁面ID:166-5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