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開始是正文
S-002:北仲通南地區再開發地區計畫
※計畫書宣讀了表格形式的法定圖書,對於內容有可能很難理解。內容的確認請諮詢市中心再生課(電話號碼:045-671-2673)
最後更新日期2021年11月1日
計畫圖(地區設施)
計畫圖(牆面位置的限制及建築物高度的最高限度)
名稱 | 北仲通南地區再開發地區計畫 | ||
---|---|---|---|
位置 | 橫濱市中區北仲通及本町 | ||
面積 | 約3.0ha | ||
區 域 的 整 備 及 美 開 發 二 關 す る 方 針 |
再開發地區計畫的目標 | 本地區在2010年計畫中,為了強化市中心的功能,將與未來21地區等一體化整修。 因此,本再開發地區計畫的目標是按照以下方針謀求有計畫的市區形成。 1都市計畫道路3・1・7號榮本町線(以下簡稱“榮本町線”。)的整備,合併功能低下的既成業務市區的街區,通過高度利用一體化的土地,強化市中心。 2整備安全舒適的步行者空間,強化市中心步行者網路。 3作為在關內地區開展未來21地區再開發的先導地區。 4都市高速鐵路未來21線(以下簡稱“未來21線”。)的車站為中心的公共空地和步行者空間的整備。 |
|
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針 | 1以業務設施為中心,在導入適合市中心的功能的同時,為了形成街道的繁華,謀求商業設施等的布局。 2為了保全歷史資產,活用親水空間的整備等環境資源。 |
||
公共設施等的整備方針 | 1整備榮本町線,謀求未來21地區和關內地區的聯絡。 2作為沿著大岡川建設promnad的一環,整備作為人們休息場所的公共空地。 3在未來21線的車站前,為了確保考慮到上下車乘客的便利性的寬鬆空間,並與周邊的promnad形成網路,整備安全舒適的公共空地。 4重要的步行者動線城市計畫道路3・3・1號線本町線(以下稱為“本町線”。)為了從沿線及本町線面向車站出入口,充實步行者空間,整備了廣場、人行道狀空地及步行者通道。 5為了應對市中心的停車場需求,整備了考慮到周邊情況的適當規模的停車場。 6作為應對市中心功能強化的大量運輸機構,將修建未來21線。 |
||
建築物等的整備方針 | 1作為象徵未來21地區和現有市中心關內地區的接觸點的超高層建築物。 2為了與周邊的街道相協調,建築物的高度在考慮與現有街道的連續性的同時,在用地內建築物的高度也作為階段性的構成。 3中庭(人聚集的帶屋頂的廣場空間),pedestrian甲板以及步行者用通道等,營造舒適的步行者空間,產生街道的熱鬧。 4舊第一銀行的保存,水邊的休息空間的整備等,利用歷史資產和周邊的景觀和環境資源的設計。 5建築物沿著大岡川的部分,是考慮到公共空地的廣場功能的形態。 |
||
主要公共設施的配置和規模 | 公共空地A | 面積約1,000平方米 | |
公共空地B | 面積約900平方米 |
再開發地區整備計畫 | |||||||||||||
---|---|---|---|---|---|---|---|---|---|---|---|---|---|
位置 | 橫濱市中區北仲通及本町 | ||||||||||||
面積 | 約3.0ha | ||||||||||||
地區設施的配置及規模 | 寬度 |
延長 | |||||||||||
人行道狀空地 | 6m |
約55米 | |||||||||||
5m | 約190米 | ||||||||||||
2m | 約20米 | ||||||||||||
步行者通道 | 6m | 約20米 | |||||||||||
廣場 | 面積約1,200平方米 | ||||||||||||
建 築 物 等 二 關 す る 事 項 |
建築物等用途的限制 | 下列建築物不得建造。 1單間浴場業相關的公眾浴場及其他類似建築基準法施行令(1950年政令第338號)第130條之9之3※中規定的 2建築基準法(1950年法律第201號)另表第2(和)項第3號所示的工廠 3麻將屋,彈珠店,射擊場,勝馬投票券發售所,場外汽車券賣場等類似的東西 4用於居住的物品(管理人住宅除外) |
|||||||||||
建築物的總面積相對於占地面積的比例最高 | 10分之108 | ||||||||||||
建築物建築面積占地基面積的最高限額 | 十分之八 | ||||||||||||
牆面位置的限制 | 建築物的外牆或代替其的柱子的面,不得超過計畫圖所示壁面位置的限制而建造。但是,符合以下條件的建築物或建築物的部分不在此限。 1公共廁所,巡查派出所及其他類似公益上必要的東西 2公共走廊及其他類似安全上、防災上及衛生上沒有障礙的 |
||||||||||||
建築物高度的最高限度 | 表左欄所示區域內建築物的高度不得超過表右欄所示的數值。
|
||||||||||||
建築物的形態或外觀設計的限制 | 1建築物沿著大岡川的一樓部分的外牆,是與公共空地融為一體的開放性形態。 2面向人行道狀空地、步行者用通道及廣場的部分,是形成包括周邊地區在內的步行者動線網路的一體性和讓人感受到車站前地區的熱鬧的設計。 最大限度地保全和活用3個地區內的歷史資產和環境資源,積極地引進並活用這些設計。 4本町線及榮本町線沿線的部分,通過牆面的後退,在創造步行者寬鬆的空間的同時,形成與周邊的連續街道的設計。 5建築物的高層部分,考慮到周邊的環境,特別是在超高層,通過分節化的設計來緩和壓迫感。 6對於設置在建築物上的室外廣告物,在保持良好的街道景觀的基礎上,考慮到與周圍的協調。 |
※根據建築基準法的修改(2018年4月1日實施),《建築物等用途的限制》中記載的建築基準法實施令第130條之9的3被修改為建築基準法實施令第130條之9的5。
北仲通南地區也被指定為“關內景觀計畫·關內景觀協議地區”。
- 關於關內地區的景觀
關於本頁的諮詢
頁面ID:720-086-471